一、引言 德姆塞茨教授认为:“所谓产权意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这就是说,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可以看出,产权经济学的产权定义是从行为权利的角度来阐述的,它使产权概念的外延更为宽泛,使产权的客体不再局限于生产资料。它可以泛指人们排它性地拥有一切使自己或他人受到损益的权利,不管这种权利是建立在对财产、资源等有形物品的占有,还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所拥有的某些特权。 制度通过界定和限制交易主体的选择集合减少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交易活动的潜在收益。在交易费用为正的社会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制度创新意味着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安排对另一种制度安排的替代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安排对旧的制度安排的不断博弈与否定的过程,从而实现部分制度安排的局部均衡。同时,制度创新又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摩擦及其矛盾必然形成对新的方案的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 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一个十分重要并且引人关注的问题。乡镇企业从80年代以来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制度创新,部分国有企业增长速度异常之快,但是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较之国有企业来说失去了前一阶段的绝对优势,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这是乡镇企业独特的产权制度造成的。本文将从产权结构及制度创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乡镇企业的扩张。 二、乡镇企业的扩张与产权效率分析 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获得了迅猛的扩张。 从1979 —1992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年增长速度为9.9%, 高于同期社会劳动力年平均增长速度2.8%的水平;同样,在这一阶段当中, 乡镇企业社会总产值年增长为29.2%,也远远高于同期社会总产值11.1%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注:《中国统计年鉴》1994。) 乡镇企业无论其总体规模,还是企业本身的扩张都是非常迅速的,使它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明显上升,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及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乡镇企业之所以扩张如此之快,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在于它独特的产权结构,相对于它所处的环境来说,克服了产权的外部性,或者说延缓外部性的产生,提高了产权效率。 1.政企之间关系紧密,便于协商,减少了边界摩察。企业归政府管理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乡镇企业也归社区政府管辖,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直到1992年以前,国有企业受国家下达的各项指标的控制仍比较严,国有企业与各级政府之间为各项指标的制订还得进行讨价还价,国有企业很难根据市场的需求制订自己的扩张规划和发展战略。而乡镇企业不受国家计划指标的控制,直接对社区政府负责,乡镇企业与社区政府之间这层“亲密”关系容易促成二者之间的默契,社区政府为突出自己的政绩,会给乡镇企业以优惠贷款、调拨资源等扶持政策,促成本地区企业的扩张。同时,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乡镇企业也面临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容易扑捉市场机遇,有利于自身的扩张。乡镇企业与社区政府之间的良好协作减少了边界摩擦,提高了效率,使得乡镇企业得以较快扩张。 2.乡镇企业独特的产权结构,克服了“搭便车”现象的产生。乡镇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关系比较疏松。在乡镇企业里,职工有随时被开除的危险,而且企业对开除职工不负有任何福利、生活保障等责任。乡镇企业职工不享受象国有企业职工那样的公费医疗等福利,避免了职工为家属看病报销等搭便车行为。企业职工不能吃企业的大锅饭,有劳才有得,多劳就多得,不劳就不得,有效地克服了企业财富被不劳之人所得的“搭便车”现象,职工的偷懒、投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 3.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产权效率。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时就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计划指标的控制,能够自由地面向市场,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求多少,就生产多少,能对扑捉到的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乡镇企业这种相对灵活,“船小好掉头”的经营机制,减少了很多象国有企业那样的不必要的交易费用,资源得到有效运营,产权主体得以快速扩张。 实际上,从乡镇企业的诞生开始,直至其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企业产权制度始终存在着产权模糊、政企不分、产权不能转让、产权配置不当等问题。在前一阶段由于其独特的不健全的市场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乡镇企业扩张的阻碍作用表现并不突出,甚至还没产生阻碍。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随着部分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明晰产权的制度创新的实施,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的逐步形成,以及竞争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种阻碍作用迅速地凸现出来,使乡镇企业原有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本身固有的缺陷日益暴露,乡镇企业原有灵活机制的优势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已不复存在,从而影响着乡镇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