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举世瞩目、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之一。尽管她带有不少乡里乡气的东西,但是,她毕竟走出了大山,接近了城市,有的甚至跨出了国门。 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1万亿, 这相当于八十年代初整个国民经济所曾达到的水平。其中工业产值达8500亿元,相当于10年前全国工业总产值,占目前工业总产值的1/3。1997年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在整个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已超过40%,接近半壁江山。显而易见,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支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乡镇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年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下降,很多乡镇企业面临困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特殊优惠”政策消失 早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比如,在1994年以前,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在税收上享有很多优惠,1994年财政改革以后,乡镇企业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政策上的优惠消失了,一些乡镇企业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生产技术水平低 国内乡镇企业大多运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淘汰下来的落后机器设备和落后生产技术。这些机器设备耗费原材料多,生产成本高,甚至有的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淮河流域的许多小造纸厂。许多乡镇企业也想努力提高生产技术,但苦于技术人员缺乏。另外,作为从业人员的农民,文化水平低,即使有新的技术,也难以熟练操作使用。 经营管理的农民意识 起初一下子由农民变为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这对于那些“吃螃蟹”的人来说的确承受角色转换的各种压力,但是在今天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仍然存在值得检讨的地方。这集中体现在许多私营乡镇企业的家族式经营管理上:父亲任经理,母亲任会计,儿子任车间主任,利润分配不公开,营销靠关系。这种家族经营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与现代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名目繁多的地方摊派 企业的产权不清不但表现在国有企业上,乡镇企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乡镇企业除了私营企业外,大多数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谓集体所有,则是地方政府所有。因为这些乡镇企业都是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乡镇企业能否获得优惠贷款以及乡镇企业生存发展的许多方面,都与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企业不敢得罪地方政府,面对地方政府名目繁多的摊派,只得摊入成本,降低利润。 面对中国乡镇企业所处的困境,中央政府1996年10月提出了中国乡镇企业新的发展战略,以此推动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 ——强调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及竞争环境的变化,引导乡镇企业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提倡在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内搞股份合作制,理顺产权关系。 ——中西部乡镇企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增强乡镇企业与农业的关联度。 ——组织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项目,发展乡镇企业的东西横向联系,提倡东部大型乡镇企业在中、西部开办子公司。为此,中央专门设立了乡镇企业中、西部专项贷款资金。 ——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严禁各种类型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大力推动乡镇企业产品出口,继续安排乡镇企业出口基地建设专项贷款。 中国的乡镇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只要顺利地渡过目前的困境,中国的乡镇企业将会更有力地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