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湖四海到五洲四海

——江阴乡镇企业走向世界探秘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经济参考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世纪70年代,乡镇企业在江阴广袤的土地上异军突起,并以非凡的魄力迅速发展壮大;80年代末以来,具有强烈开放意识的江阴“老乡”紧紧抓住新的机遇,抢先一步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驰骋“五湖四海”到角逐“五洲四海”,实现了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异军突起。

      统计表明,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江阴乡镇工业占1%,而出口创汇占3%,走在全国前列;全市28个镇,镇镇外贸供货总值超亿元;全市累计兴办乡镇合资企业877家,境外企业21家,成为江阴经济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前不久,江阴市被农业部、外经贸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市)”称号。

      江阴乡镇企业创造的神奇令人瞩目。外地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许多经济学家对此更是十分关注。

      江阴乡镇企业何以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近日,记者深入采访,从中发现了一些奥秘:

      奥秘之一:弱在企业强在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江阴乡镇企业曾以“船小好调头”和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内与国际市场日益融为一体,江阴“老乡”深刻领悟到:市场不同情弱者。面对国内外大市场的狂风巨浪,小企业难成大气候,必须不失时机地提高企业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90年代初,江阴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发展与提高并重,在提高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方针,全市以发展规模经济为突破口,五年组建乡镇企业集团68家,其中国家级集团27家,名列全国首位。这些以骨干企业、优势产品为龙头的集团生机勃勃,“阳光”、“双良”、“澄星”等八家企业集团规模实力已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在农业部今年评选的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江阴占了54家。市长袁静波形象地用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的关系来比喻这些企业:他们个数只占全市乡镇企业的4.2%,但实现销售收入、外贸供货总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市的41%、40%和62%,这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非常相似。

      江阴名牌吸引海外名牌。江苏双良集团创业时只有七间平房,9300元资金。创始人缪双大这位富有远见的农民企业家,带领大家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使企业一跃成为中国十大机械杰出企业。“双良”的脱颖而出,先后被日本三洋、三菱重工以及美国约克公司“相中”。经过全方位的市场考察,今年10月,“双良”挑选了享有“世界制冷大王”美称的美国特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携手投资8000多万美元,办成国内最大的生产中央空调的企业。美方还主动提出双良商标及溴化锂技术作价150万美元入股,今后生产的溴冷机打上“双良——特灵”商标。

      类似“双良”这样的企业,在江阴乡镇工业中已不鲜见。市经贸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市乡镇三资企业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45个,超500万美元的49个。其中日本丸红、荷兰DSM、瑞典阿法拉伐等30家海外大公司、大财团落户江阴,使许多乡镇企业从国内领先的水平迅速向国际一流水平攀登。在最近评选出的“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江阴就有江阴澄发化工有限公司等六家三资企业入选。

      当前江阴乡镇企业外向发展又呈现出新趋势。以企业集团为龙头,一些国家或地区相对集中投资滚动开发,兴建外商投资工业园村,产生了“办成一个,引来一串,覆盖一片”的联动效应。目前,欧洲工业园、日本工业园、美加工业园、马来西亚工业园和韩国工业村都在建设之中。

      奥秘之二:败也商品成也商品

      江阴“老乡”在实践中认识到,市场竞争说到底是商品的竞争,没有打得响的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主动权,这对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乡镇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正如丽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元所说:靠落后技术装备,生产落后的产品,永远创不出名牌、走不出国门。

      乡镇企业创办初期,由于产品单一,行业雷同,内耗严重,王德元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当时,他带领父老乡亲相继办起服装绣品、羊毛衫厂等10多家企业。然而,当一个企业办得成功,产品好销时,别的企业就竞相模仿,企业效益随之下降,搞到最后大家都吃不好饭。80年代末,他发誓要搞“别人模仿不了的产品”,打出名牌,后来他费尽周折与港商共同投资,引进“飞利浦”、“卡西欧”两条世界一流的电脑生产流水线,办起了全国乡镇企业第一家笔记本型电脑厂,现在产品已销往国内外。

      创名牌必须以科技进步来支撑。江阴乡镇企业引进外资先引进技术,在技术档次上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两年间,全市共引进3000多台(套)国际先进设备,使乡镇企业先进装备拥有量在固定资产总量比重中占30%,有些已超过50%。记者来到江苏阳光集团,看到集团大厦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立足高起点,引进高科技,发展高精尖,创出高效益。”阳光人就是这样做的。三年来累计投入三亿多元,引进世界90年代一流设备,生产一流产品,阳光牌精纺呢绒系列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商品”称号,100支全毛高级华达呢最近又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精纺呢绒“唯尔佳”杯一等奖,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而且远销世界各地。创名牌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发展的过程,短短九年时间,“阳光”已由昔日一家镇办小厂,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五亿多元、年产量1000万米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今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利税两亿元,再次走在全国同行前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