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将从传统的国内生产、对外贸易主导型转向对外投资、国外跨国经营主导型模式。九十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始跨出国界,企业国际化的大门打开了。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以国际市场为决策背景,通过生产、交换、资金的国际化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有的经济学家把企业的国际化分为两个阶段、四个步骤。第一个阶段为企业的产品出口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因为受资金规模的限制和缺少国际营销渠道或进出口的营销权,大多数是以间接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随着企业的经营规模扩大和对世界市场竞争的了解,以及国际营销能力的提高。企业逐步从间接出口转向直接出口。大多数企业是处于这一阶段,并停留在这一阶段中。第二阶段,有部分企业开始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替代直接对外贸易。企业在国外生产阶段也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企业只在一个国家进行投资,生产的模式是资源就地、生产就地和市场就地的新的三就地方式。第二步骤是跨国经营。即企业对外的投资突破了一国的界线,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照资源的最优配置分割在几个国家的分公司进行,产品的销售也面向世界市场。在外向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苏南乡镇企业正在沿着以上的轨迹发展。 首先,地处苏南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一直受自然资源短缺的制约。这种制约随着资源生产地的经济的发展,获取资源的成本将不断提高。其次受资金短缺的制约。在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苏南乡镇企业需要上新台阶,进入创新市场,迫切需要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但是普遍的资金短缺阻碍着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计划的实现;第三,受技术工艺水平的制约。苏南乡镇企业为了进入创新市场,必须增强技术投入力度。而在资金短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和竞争时效性的约束下,苏南乡镇企业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技术突破,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所以,从世界市场中获得资源,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是激励苏南乡镇企业外向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因。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也促使苏南乡镇企业加快外向发展的节奏:城市企业的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及相对落后地区的崛起的乡镇企业具有的低廉劳力的优势和原材料产地的区位优势等,对苏南乡镇企业原有产业结构和产品的市场形成了双边挤压,为了重新获得比较优势,苏南乡镇企业必须扩大市场空间,进入世界市场;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复关”的逼近,国外企业和商品将以“国民待遇”的身份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产业结构以及产品质量和数量都会有一个飞跃。 苏南乡镇企业具有地处沿海城市的优势,和城市企业有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交通便利,有两头在外的长期的经营模式经验的优势,因而在苏南城市企业开始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时,苏南乡镇企业在和城市企业的协作中,也同步走向国际市场。苏南乡镇企业在外向发展中和城市企业相比较,具有其特有的内部优势。在外向发展的初始阶段时,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主要是以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生产资源的自然秉赋上,苏南乡镇企业占有较大的优势;乡镇企业的运行机制比城市企业灵活,对国际市场变化的适应力强,所以,在内外因素的联动作用下,苏南乡镇企业成为外向发展的排头兵是有其必然性的。 在外向发展的过程中,苏南乡镇企和世界上其它外向发展企业一样,也是以外贸起家走向世界的。为了获得外汇、技术和开拓市场,从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乡镇企业就比较重视产品的外向发展,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苏南乡镇企业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有以下的特点:1.保持高速发展。1994年苏南乡镇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总值为8,333,719万元,和1986年的103,017万元相比较,年均增长速度为73.3%。2.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出口的方式表现为由间接出口起步,向直接出口的逐步转换,并以直接出口为主的发展过程。在1986年,其直接出口的比重已经为70%,间接出口比重为29.8%。到1994年,直接出口的比重为77%,间接出口的比重为23%。3.在出口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劳动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在1987年,苏南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是以纺织品为主的,纺织品的出口比重为51.4%,机电产品的比重为6.4%。1994年,机械和轻工产品的比重大大增加,为28.8%,纺织品的比重下降为33.9%。 1990年以来,苏南乡镇企业掀起引进外资的高潮,使乡镇企业的在设备,技术,管理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上了新台阶。1994年,苏南乡镇企业的三资企业数为5416家,累计吸引外资为437,000万美元,分别占全省乡企业的59.8%和85%。其中,自1990年以来,仅无锡县就批准三资企业572家,总投资9.7亿美元,引进先进设备833台套,其中达到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约占总数的1/3。张家港市64个骨干乡镇企业和外商合资的过程中,引进的国外的先进设备占全部设备的80%以上。苏南已经成为江苏省外资企业的密集地区。 在外向发展的过程中,苏南乡镇企业形成了一批熟悉外向经济的企业家,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先进设备的比重提高了,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得到了培训和加强,增加了发展的后劲;许多企业组建了对外的营销渠道,无形资产增加了。总之,在对外发展的进程中,苏南乡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外向发展的过程中,苏南乡镇企业也不乏教训,这些教训使乡镇企业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例如在三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由于三资企业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原料和产品市场在外。在开创时期,乡镇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惯例生疏,信息闭塞,而且缺少营销渠道,所以必须依靠外商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某些三资企业内,外商控制了原料和产品市场,阻断了国内企业和国际市场的信息通道,以至某些外商可以以提高原料价格和压低产品价格的手段赚取高额利润。更有甚者,有的外商以次充好,以二手设备,以淘汰技术欺诈国内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