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经勇 厦门大学经济系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时至今日,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国民经济增长格局。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促进和支持了农村经济的振兴与繁荣(目前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演变和优化,并吸收了1.2亿个农村剩余农业劳动力,成为现阶段转移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一、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劳动密集型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资源选择的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而资源间的可替代性,则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人力资源充裕而物力与财力资源短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对于这种类型的国家,应当尽可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而在实践上,我国乡镇企业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吸收、消化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往往把乡镇企业等同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如果事情的处理是这么简单,经济资源的配置就似乎是轻而易举的。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普遍遇到了这样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即用资本密集型技术来推进农村工业化,固然从近期看,不利于吸收、消化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同时还由于资本的严重短缺,会引起的高昂的机会成本,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投资问题,以及有利于最终解决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用劳动密集型技术来推进农村工业化,意味着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支付劳动者工资,而不是更多地用来添购固定资产,这样做,固然有利于迅速吸收剩余农业劳动力,有利于暂时避开资本短缺这个弱点;与此同时,由于工资总额的较大幅度增长,又会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当然也有利于刺激工业品的需求以及带动工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其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能提供的剩余产品少,资金积累速度比较慢,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持续、迅速地扩大。近几年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这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长时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放在城市大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上,至于农村生产手段,从总体上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形成了比城市低得多的生产力水平,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则是属于生产经营的低级形态。它是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看,大凡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缺乏的国家和地区,由传统农业国过渡到现代工业国,都要经历一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发展和大量存在的时期。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香港,都经历过。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企图跨越劳动密集型这个阶段,直接进入资本密集型阶段,反而面临着重重的困难。由于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各自代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梯,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决定了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只能把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较为落后的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较为进步的企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技术进步,都必然把密集型的方向推向有利于资本这一方面。加工工业所以从农业部门(即初级产品生产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正是适应着技术进步的特殊规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发达的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更是不断地加强着这种倾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由工业制成品形成的经营手段的价格和人类劳动(说到底是劳动力)的价格,恰巧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极: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前者(由工业制成品形成的经营手段)的费用相对地、显著地降低;后者(劳动力价格,即工资)则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愈加提高起来。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实际工资是会增加的,而且实际上是在增加着。这是由于活劳动得到更有效的生产手段与设备,劳动效率随之提高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工资总是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如果我们再考虑到,随着农村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会经常超过农产品的供给,那么,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以及货币工资的增长,就会更加显著。总而言之,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决定着劳动力价格较之工业制成品(包括消费品和生产手段)价格,相对地说,要昂贵得多。生产经营的重心,所以会逐渐地由劳动转移到资本这方面来,或者象人们经常所说的,劳动力将逐渐地被资本所代替,正是这种价格关系变动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替代资本资源,曾经是我国乡镇企业得以成功推进的重要源泉。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0多年来,特别是产品购销与价格体制改革以来,剩余农业劳动力较大规模地向乡镇企业转移这一颇为成功的改革,正在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沿海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劳动力资源的转移成本,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劳动力资源充裕、资金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乡镇企业就业成本的迅速提高,已经构成我国目前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之一。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以往那种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曾经较长时间构成我国沿海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利条件。的确,80年代初,我国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仅低于较高档次的竞争对手——亚洲“四小龙”,而且低于较低档次的竞争对手——泰国和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接近。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这个优势正在逐渐地被削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农产品购销与价格已经全面放开,再加上社会总需求往往超过总供给,使得生活消费品上升的幅度相当之大,甚至超过我们的竞争对手,这就必然刺激着乡镇企业劳动成本的迅速提高,并促使乡镇企业逐步地用资本密集型代替劳动密集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