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基本政策的调整 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技术进步政策、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和组织制度政策等五类。 (一)产业结构政策。乡镇企业在80年代已完成了拾遗补缺的历史使命,目前正处于结构转换阶段。因此,应当运用税收、信贷、价格等手段,促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突出优势产业。乡镇企业产业优势,不能只限于从事为农业产前产后服务,搞农产品加工等,而应该结合地区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政策,形成生产与资源的合理布局。第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一是促使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加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对现有生产体系和技术结构调整,实现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产品结构上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档产品。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努力,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农村第三产业的核心是建立和发育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商品化、现代化程度。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是由包括劳动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储运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保险服务体系等在内的庞大系统。第四,促进城乡分工协调发展。一般认为,城乡工业分工的大致格局为:劳动密集的工业放在农村,而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放在城市;初加工放在农村,而精加工放在城市;产品设计放在城市,而加工放在农村,等等。只要市场调节的力度能充分发挥,这种格局是有可能实现的。 (二)区域发展政策。对于区域发展的政策,首先必须正视现实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通过不平衡、甚至是扩大的不平衡才有可能达到最终平衡。当前,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应着重以下方面:第一,要有更加开放的政策,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集体、联户、私营企业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外资企业一齐上,尤其是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有利的开发资源和投资环境,切忌对发达地区作简单模仿,要把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有机耦合起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第三,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充分利用扩大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大好时机和有利条件,与之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和资金,做到优势互补、以东带西,共同发展。第四,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加强培养各类经济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人才开发带动产品与产业开发,依靠人才优势驱动企业尽早走出国门,实现高起点、跳跃式发展。第五,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进行横向性区域规划和联合,开辟科技工业园,把发展二三产业,振兴当地经济,逐步转移到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的轨道上来。 (三)技术进步政策。乡镇企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技术升级与适度技术选择问题的矛盾。原则上讲,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目标是比较明确的,而且随着投资方面和投资结构的变化,90年代乡镇企业将普遍进入技术更新和技术升级阶段,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将要完成第二代、第三代技术改造。但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确实面临着现实问题: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只能以较低的技术起点进入非农产业;另一方面,过多的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将从总体上影响我国产业素质的提高。这是发展过程中现实与合理目标之间的两难问题。但对一些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和企业,应该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加速其工艺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的,要有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加速淘汰,尽快更新。应建立技术改造基金,实行技术改造税前还贷,利用减免税政策鼓励进口替代及新产品开发。 (四)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向是:(1)加快技术更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赶上世界产品的新潮流,努力扩大产品出口;(2)抓住机遇,大力吸引外资;(3)扩大海外投资,发展跨国经营。为此,应适应国际化经营要求,制定相应的国际化经营策略,在国际销售渠道、经销手段、售后服务、广告宣传、商标以及国际市场结构信息和有关国家的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政策上,要给予乡镇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和政策环境。关键是赋予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以外经外贸经营权,为乡镇工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出经营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出口产品生产基地。 (五)组织制度政策。乡镇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质与组织模式代表或决定着农村社会在现代增长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过程。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组织制度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改造问题,核心是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把农村资源组织起来。如果从组织制度方面去理解农村现代化,其实就是在农村普遍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关系和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方面,迫切要求不断进行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1)突破社区限制,谨防在乡镇企业与社区政府的关系上重蹈传统体制下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的覆辙,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当地资源和当地生产条件上;(2)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家庭手工业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改变由此产生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3)通过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与合作,鼓励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发展企业集团,促进企业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特别要鼓励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组建新型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组织,并鼓励这些经济组织走出国门,发展跨国公司,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新型的国际性企业;(4)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行服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进行产权组织及结构的创新,推动产权主体明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