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宝瑞 农业部副部长

原文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17年来,广大农民在改革实践中,有两项伟大的创举,一是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乡镇企业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使其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和需要积极研究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现在从全国看,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升级,开始把发展重点转到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专业化、社会化、系列化生产经营,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质量、上档次,把一些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急起直追,加快了发展步伐,近两年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以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农民在继续巩固发展乡村集体企业的同时,以联户办、户办、股份合作办、合资合作办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形成了以乡村集体企业为主导,其它经济成分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的所有制结构。从发展趋势看,其它经济成分发展较快,各种经济成分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也较为明显。

      企业规模扩大,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或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或通过联合、兼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聚合,形成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企业。1994年统计,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3000多家,创造的产值、利税,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量的10%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发新产品。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转让专利中,约有60%左右的专利技术被乡镇企业购买使用。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率达45%。乡镇企业在注重积累、总结自身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乡村集体企业完成了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全国已有20多万家乡村集体企业通过试点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占乡村集体企业的12.8%;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越来越普遍,并以资产为纽带向集团化发展,目前全国性的企业集团已达200多家,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项改革措施配套进行,主动寻求盘活存量资产,使现有企业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外向型经济成为强大牵动力量,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全国乡镇企业出现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全方位开放,外资、外经、外贸一齐上的新格局。全国有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达13万家,其中321家乡镇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乡镇三资企业达2.94万家,利用外资156.85亿美元;到境外办企业886家,投资总额为25.64亿美元。

      推动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与农业融为一体。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运销等乡镇企业为龙头,组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集团和“公司+农户”型的贸工农综合体,使农民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使乡镇企业与农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依托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规划,制定政策,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在工业小城镇集中发展,基本上扭转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布局的局面。目前全国已建的或在建的各类乡镇工业小区4万多个,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公共设施投入,给乡镇企业带来了聚集效应,尤其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避免或缓解了农村工业化过程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东西合作得到重视,推进经济协调发展。把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摆到战略位置。目前已经建立了124个“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小区”,向农业银行推荐了100个示范项目,东西合作项目储备、干部交流、人才培训等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制定了“西进计划”。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中西部省区积极选择项目和工业小区,主动与东部地区结对子、搞联合。1994年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增长速度比东部地区高出20多个百分点。

      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一方面国有企业生产的工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相当份额销售给乡镇企业及其职工,这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乡镇企业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场地、廉价劳动力、原材料、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目前乡镇工业为国有工业的配套率在4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各自发展的需要,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各种经济联合越来越普遍,使国有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优势与乡镇企业的机制、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中型乡镇企业与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乡镇企业与中小型城市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大中小相结合的、较为合理的企业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