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并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举世瞩目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据统计,1994年底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5%,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0%,全国社会总产值的38%,国家税收的25%,出口交货值的50%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65%左右都来源于乡镇企业。

      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力。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民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国家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成为合乎国情、合乎民意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其自身发展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出五大发展趋势,展示着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乡镇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组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乡镇企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中国企业评价中心所发表的关于1993年中国500家最大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总报告,中国经济正处于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为主要内容的增长阶段,即追求规模经济为主的大批量生产的时代。现状表明,我国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经济效益差。

      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曾以“船小掉头快”的灵活经营机制之优势,凭借拾遗补缺的经营指导思想,得以迅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弱点,如在行业和地域上布点分散,且组织结构和市场狭小,多呈现出“小而全”,这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竞争规律的要求不相适应,必然导致盲目重复投资建设,成本高、质量差,缺乏开发创新能力,达不到规模经营效益,也就不可能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感受到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日趋增大,过去的优势将变成劣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组建参与市场竞争的“集团军”,走规模经营的路子,以现有的乡镇骨干企业或名优产品(技术)为龙头,将分散的乡镇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若干个经济势力较强的乡镇企业集团,充分挖掘现有资产存量的潜力,使“小而散”的乡镇企业在集团内部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彻底消除以往“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由“小而全”变为“小而专”,再由“小而专”变为“大而专”,靠集团的力量,加强产业关联度,增强产品设计、开发、创新能力,大幅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高效配置,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乡镇企业加速联合,组建各类企业集团,形成“联合舰队”来参与市场竞争,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乡镇企业股份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机制,不仅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而且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镇企业是在新旧体制转换交替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带有旧体制的痕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在经营机制和企业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是乡村集体企业产权模糊,人人有份,人人不问,产权责任不明确;政企职责不清楚,乡村行政领导随意干预企业的行为时有发生,企业自主权不落实,职工主人翁意识淡薄,企业凝聚力不强;部分农民联户(合作)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地位和经济性质没有确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乡镇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不合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由于产权主体单一,不能分散化,产权不能股份化,不能自由交易和流动,产权社会化程度很低,受投资能力、区划和行政等制约过大,同时又很难在内部加强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因此,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乡镇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财产构成状况,乡镇企业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换过程,一些乡镇企业最终要改组为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那些社会化生产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集团,向着股份化方向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股份制重构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再造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微观经济基础。顺应这种趋势,也为今后的乡镇企业产权重组、兼并、交易、转让以及破产、倒闭、拍卖、清偿等提供了条件,有利于遵循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使那些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企业依法破产、倒闭,最终使资源趋向合理流动、优化和高效配置。

      三、乡镇企业技术精致化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老牌的或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中小企业开始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即主要靠增加生产要素的量,如增加劳动力、生产设备、资金的投入,进而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亦即逐渐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和组合,扩大产品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扩大再生产,实现由外延向内含逐渐转移。其产品结构也从“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和“美”、“感”、“游”、“创”转变,这是工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整体结构,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因此,乡镇企业在技术结构演进方面,不能忽视这一现状。但乡镇企业要克服“小而低”(技术含量小、管理水平低)这一发展“瓶颈”,面对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挑战,改变自身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状态,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今后,乡镇企业迫切需要加快技术引进和提高研制、开发能力,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推动生产自动化和追求管理现代化。实践证明,我国乡镇企业的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将是技术精致化。从我国现状看,部分发达地区(主要是沿海开放地区)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基本具备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