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街村的兴起看内陆农业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企业导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经济落后的内陆农业县,如何改变农村的社会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农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尽快富裕起来,是一个急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河南临颍县南街村村办企业的发展历程给人以启示。

      一、豫南第一村

      南街村地处豫南平原,全村2060亩耕地,742户人家,3019口人。长期以来,南街村民死守着人均7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十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街村民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拉开了“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序幕,本照“一业带着多业上,百业辅助主业兴”的指导思想,奔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1994年底,村办企业产值达到8.02亿元,实现利税6489万元。其中,以食品加工为龙头的村办企业达26个,方便面生产线扩大到30条,日产方便面240吨;锅巴生产线扩大到110条,日产锅巴11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和锅巴生产基地;投资近亿元的“南德啤酒有限公司”于1994年5月正式投产,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欢迎,荣获全国消费协会金奖;投资600万元的第二包装厂,1994年7月正式投产,日产纸箱12万只,品种多、规格高、质量优;为保证方便面和锅巴内包装生产需要,与日本合资的彩印厂第二生产线投资1700万元,于1994年12月正式投产。去年底,全村职工队伍已拥有11000人,不仅为本村的劳力安排了就业,还为来自8省36个县市的9000余名青年找到了就业门路。

      全村26个企业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系列加工,层层增值。食品龙头企业每天需要300多吨面粉,由本村面粉厂供应:每天需用12.5万只外包装箱,由本村制箱厂生产供应;每天需用400多万只彩印袋、胶囊袋,由本村与日本内田株式贸易会社合资兴建的彩印厂、胶印厂生产供应:每天需要运入、运出500多吨的原材料和产品,由本村车队的150部汽车承担此项任务。

      今天的南街村,既有中外合资企业,又雇用了大量的外工。这种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南街村目前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以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南街村领导班子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合集体经济发展的实力,制定了低工资、高福利、多方面定量供应的分配制度。一方面就业人员拉开档次;另一方面保证定量供应无力就业村民。全村人均月工资约250元左右,村民从住房、家电、家具配备,到子女入托、入学及养老金全部由集体承担。子女升学后,大专生月工资150元,中专生月工资100元。丧失劳动力的老年村民,由村敬老院赡养。村民吃水、用电、烧煤、面粉、油、蛋、菜等集体免费供应。

      1991年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来南街指导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誉为“豫南第一村”。

      二、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南街村占居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当地历史上是并不落后的地方。1979年南街大队已实现了粮、烟亩产“双超千”,但由于人多地少,这里的农民一直富裕不起来。长期的贫困,激发了南街人的富裕愿望,1980年,村干部带着干粮,跨越黄河到新乡七里营刘庄去参观学习,取回了真经。示范效应启发了南街人。村委会上,28岁的村支部书记王洪彬慷慨陈词:“要摆脱贫困,非办工厂不可,别无良策。”针对当时农民收入增加,特别对住房有换旧盖新的趋势,村委会召集村民集资,半年后,一座全县最大的36门砖砖瓦窑在南街投产了。不久,他们又围绕着农产品加工增值做文章,以赊帐的方式“购”进了一台面粉机,到1981年下半年,年产1000吨的“中原面粉厂”落成投产。南街人就这样靠“玩泥蛋起家,玩面蛋发家”走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1982年至1983年,南街村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段弯路。由于农田和村办企业搞了个人承包,村委会主要工作转移到批宅基地和抓计划生育,放松了对企业和农田的管理。企业承包人由于管理不善,安全事故接连发生,砖瓦厂每年上交15万元承包费,年底连一半也交不上来;面粉厂经营形势欠佳,只见机器和劳动力超负荷运作,却不见企业经济效益,承包人以种种借口不 交或少交承包费;土地承包给个人后,村民们在耕作上由于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原来的农田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产量连续下降。一些农户不再在7分地上“刨食吃”,流入县城经商做生意,农田出现了粗放经营、土地撂荒现象;外出打工做小生意的人有了几个钱,歪门邪道一齐来,建国以后几乎绝迹的一些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村领导班子的深思,村长王洪彬反复考虑“改革开放没有错,但为啥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班子会上他提出讨论议题: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我们的党组织到底应该怎么办?是收收提留款,批批宅基地,还是真正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班子成员经过讨论、深思,达成了共识:个人承包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有效管理措施,因企业承包人多次违背协议,应立即终止合同,由村委会出面搞集体承包,坚定不移地走集体主义道路。就这样南街村又吹响了第二次创业的进军号。

      企业收归集体之后,南街村领导班子没有停留在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他们追求的是大发展,更快地壮大集体经济。村领导意识到,初级产品难赚大钱,出路在于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依托农业办企业,围绕粮食搞加工,让粮食“打滚”,提高附加值。村干部进北京、下广州、走天津、闯上海,引资金、招人才,终于与北京“劲松”食品厂联姻办起了“颍松”糕点厂。从此以后,村领导班子带领村民苦拼实干,摸索发展经济的新途径,有经验,也有教训。从糕点到养殖、麻纺、冷冻、溶剂等探索了很多……纵然围绕“农字”做文章,但因产品辐射力有限,部分项目未形成规模,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受了“忍痛割爱”和企业“流产”的痛苦。1988年至1989年,受市场疲软的冲击,南街村新上项目麻袋厂刚投产就被迫转产;溶剂厂尚未建成被迫下马。经过两年的摸索,在市、县农行的支持下,认真细致的考察、论证,终于选定了方便面食品加工项目,县农行投资200万元,兴建了一条“颍松”牌方便面食品加工生产线,投产3个月就打开了销路。到1990年南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和锅巴生产厂家,产值实现连年翻番。下面数字是南街村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