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黄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抓住机遇,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黄南地区乡镇企业确有长足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兴起的过程,为繁荣农村牧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总量持续增长。1993年,黄南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909万元,较1990年增长近一倍;共有各类乡镇企业904户,较1990年增加625户;从业人员2617人,较1990年增加1400余人。二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且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一个以同仁、尖扎为重点发展区域,以建筑建材业为主,工、商、运、建、服务多业多轨运行,个体、私营、集体等一起上的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同仁塌山砖瓦厂与隆务镇联营车队、保安乡骨胶厂、建筑公司等一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而且已成为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骨干企业。三是促进了黄南地区农牧区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首先,增加了财政收入。1993年,黄南地区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金73万元,比1990年增长48.5%。其次,安置了部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再次,扩大了以工补农、补牧和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农牧区两个文明建设。 总的来看,黄南地区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第一,起步晚、速度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沿海和内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而黄南地区的发展速度却严重滞后。“七五”期间,全国、全省乡镇企业年增长率分别为25%和14.7%,黄南地区仅为9.5%。1993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例和从业人员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与全国、全省相比,分别低55个、18个、20个和6个百分点。第二,发展不平衡、面不广。全州39个乡镇,目前已办固定资产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78户,大部分集中在同仁、尖扎两县。同时,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和资金短缺等原因,乡镇企业效益差。第三,企业人员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多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市场应变能力弱;职工文化、技术水平低,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第四、优惠政策难落实,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难落实。由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与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矛盾十分突出,大部分县都无法将税收优惠政策完全落实到乡镇企业。第五,各种服务跟不上,组织实施不得力。主管部门服务功能弱,不能及时提供项目、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办事手续繁多,新办一个企业要经过乡企、计委、税务、工商、银行、土管、城建等许多部门,费时费力。加之,资金、人才缺乏等,制约了乡镇企业较快、较好的发展。 尽管存在着上述困难和问题,但也应该看到黄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优势。比如劳动力资源相对优势,价格低廉;目前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资源达25种;可耕地面积22.2万亩,“两河”(黄河、隆务河)、两岸光热条件好,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发展立体农业的理想地区;共有草场面积2576万亩,可载畜(羊单位)400万头只,年产羊毛796吨,牛羊肉1.42万吨、牛奶2万吨、牦牛绒155吨,牛皮7万张、羊皮30万张,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森林蓄积519万立方米;还有得天独厚、徇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如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具有典型丹霞地貌的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李家峡电站库区风光,麦秀原始森林,郭么日佛塔,泽库石经墙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水能资源。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这些资源优势就可转化为发展乡镇企业的优势。 对策和措施 国家发展乡镇企业战略西移,对地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黄南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大胆放手而又稳妥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促进黄南的经济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子。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出发,根据黄南地区的地理、历史、民族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计划地发展工业小区和小集镇,集中连片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横向联合,依靠广大农牧民,加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富民富州的目标。在发展路子的选择上,必须走资源转化、贸工农(牧)一体化和种养加相结合的路子,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起点发展的路子。花大气力建立一批“龙头企业”,促使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由于黄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因素,乡镇企业的发展不能“遍地开花”,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以开发资源为主,初加工为主,绝大能贪大求洋,甚至搞无条件的深加工、精加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乡镇企业要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抓一批起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带。对于乡镇企业起步较晚的地区和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除政策扶持和重点帮助外,还应在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给予指导。暂不具备条件发展乡镇企业的乡村,可以先从农林草牧渔入手,采取户办、联办、村办等多种形式,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加工初级产品,逐步发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能个体办的就不要非搞村办的不可,能村办的就不要硬搞乡办的。总之,要以市场为导向决定项目。可以就水、路、电、市场、资源等方面进行异地选项,“借水行舟”,“借地生财”。进城办厂,外引内联,筹集资金,开辟优势产业,增强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