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在距哈尔滨90公里的滨洲铁路线上设有一站,因此处有一户宋姓居民,因而站名便称为宋站。岁月悠悠,苍桑巨变。如今,宋站镇已是全国闻名的“奶牛之乡”,奶牛存栏1.2万头,居全国乡镇之首。宋站是全国百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我省乡镇企业工业小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全省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百强乡镇第6名,排在农村乡镇第1名。1994年,粮豆总产实现了5040公斤,种植业产值6583万元;畜禽饲养总量实现125万头(只),畜牧业产值8667万元;全口径乡镇企业总产值39488万元,利税3423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826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963万元,已翻3.08番(以1980年为基数)。 宋站镇从一个平常的农业大镇发展成为经济强镇,最根本的是宋站始终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以此带动镇域经济的全面腾飞。宋站镇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是“牛经济”占主导地位,有人形象地说,宋站人是“骑着牛背奔小康”。俗话说,牵牛要牵住牛鼻子。宋站人在发展乡镇企业的道路上,确实是牵着“牛鼻子”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一、矢志不渝,在经济建设的大方向上,宋站人始终牵住生产力这个“牛鼻子”,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兴镇富民的重要抉择 宋站镇的乡镇企业萌生于60年代。这是“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全国上下一片“以粮为纲、纲举目张”之声。然而,宋站仅有耕地十几万亩,其中80%以上是盐酸黑钙土,PH值在8.2以上。当时,亩产400斤成为宋站几辈农民苦苦追求而未能实现的奢望。“促生产”,怎么促?促什么?靠谁促?成了宋站决策层研究的中心课题。宋站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李贵良带领党委一班人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了宋站的现状,经过反复论证和深入研究,首先确立了“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只要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我们就坚决干”的指导思想。据此制定了一条与“以粮为纲”不尽相同的发展思路。当时,他们紧紧抓住“知青下乡”这一有利契机,利用“老子支援小子”的便利条件,办起了制药厂、硅整流厂、钉子加工厂和电镀配件厂。知青不会种地,但他们有文化,懂专业技术,城里的老子们支援他们各种设备。于是工业越办越红火,收益也越来越丰厚,办厂当年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46%。实践证明,路走对了。可是,由此带来的麻烦也实属不少。社办企业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杂耍”,农业地区摘工业成了“不务正业”的代名词。一把手也因不抓“纲”而多次检讨,各企业也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了好几茬。但是办企业的甜头吸引着决策层领导,无论如何也不能因受打击而就此罢手。他们在各种压力下“明争暗斗”、潜滋暗长,在围攻中“夹缝穿梭”、“迂回前进”,社办企业规模越办越大,积累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曾闻名全国,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鼓励。 改革开放以后,宋站的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新建了乳品厂、冷冻加工厂,经过几次扩建改造,使镇办加工业适应了畜产品的转化增值,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此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受到了种种非议和责难,有人视乡镇企业是“挖国有企业的墙角”,甚至是“不正之风的风源”。但宋站人坚信一条,不管形势怎么变,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心和实干精神不能变。 党的十四大以后,特别是在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确定我省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之后,宋站镇全面突出了乡镇企业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牧业为支柱,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企多、牧多、肥多、粮多、协调发展、整体升级的经济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我国的乡镇企业是在风吹雨打艰难曲折中,经历被排斥、被认识、被肯定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宋站镇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能够早认识、早起步,并顶住各种压力,经受住种种磨难,使乡镇企业这个昔日只为挣点零花钱的“小杂耍”发展成为今天强镇富民的“大当家”,关键在于先后六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经济发展路子。宋站的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生产力标准,思想才能不断解放,视野才能不断放宽,因而才能抓住机遇,才能敢闯禁区拓新路,才能获得发展。可以说,宋站镇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权威性地印证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正确性。 二、认清镇情,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具体思路上,宋站人实实在在地牵住资源优势这个“牛鼻子”,确定了“资源+产业+市场”的乡镇企业发展的路子 (1)依托资源优势,资源开发与加工产业开发联动。 宋站镇有草原22万亩,耕地145万亩,年产羊草两万吨,粮食近亿斤。这种自然资源优势,为发展以“两牛一禽”为龙头的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末统计,全镇的畜禽饲养量已经达到了125万头(只),其中奶牛12000头,肉牛6000头,羊20000只,生猪25000头,各种家禽100多万只。年产商品奶2万多吨,商品肉3000多吨,商品蛋2000多吨。 宋站人紧紧地盯住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型经济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同时,将资源开发与加工生产业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农业为基础,牧业为支柱,加工业为中轴,在资源开发与加工产业开发上形成了以农促牧、以牧保工、以工养农的良性循环,并不断拉长加宽产业链条,深度开发,梯次增值,从而拉动和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宋站经济构筑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基本框架。目前,已形成6大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