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五月份,农业部在总结前两年蹲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又组织270多名干部,分赴25个省(区)的100个县,进行春季蹲点调查。此次蹲点调查的百县中,粮棉大县93个,其中中西部地区有52个,占62%。中西部粮棉大县如何实现粮棉和农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粮棉生产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又推动粮棉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这是此次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西部乡镇企业运行状况及分析 从总体看,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成为中西部经济新的增长点。 1994年中西部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1993年相比均有增长,增长幅度为:企业个数为11.8%,销售收入72.88%,工资总额61.96%,上缴国家税金78.42%,企业留利59.54%,补农建农35.94%,固定资产44.25%。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和振兴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安徽霍邱县,乡镇企业上缴税金占县财政收入增加额的80%;全县农民收入增加额中,来自乡镇企业的占50%。云南保山县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3%。 与东部粮棉大县的乡镇企业发展相比,中西部在企业规模、经济增长质量、经济效益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企业规模和发展基础的差距。银行贷款和固定资产拥有量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固定资产原值,东部达到425亿元,是中西部的1.6倍;户均固定资产,东部为1488万元,中西部为190万元。银行贷款,东部为17亿元,中西部为10亿元;户均贷款,东部为6001.6万元,是中西部7.99倍。到1994年底,中西部粮棉大县乡镇企业个数137.9万个,是东部的4.8倍,但东部实现的销售收入是中西部的1.2倍。产值达亿元的企业,东部为262个,中西部39个;产值达百万元的企业,东部39978个,比中西部多11759个。 ——经济增长质量差距。尽管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上看,中西部的乡镇企业发展快于东部,但由于企业基础不同,增长质量具有较大差距。如中西部52个粮棉大县的乡镇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72.88%,固定资产原值增长44.25%,增长幅度分别比东部高出0.11个百分点和5.75个百分点。但销售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东部绝对值为9.2亿元,中西部为8.1亿元,固定资产每增长1个百分点,东部绝对值为3.1亿元, 中西部为1.8亿元。因此,中西部的发展速度从整体上规模仍慢于东部,乡镇企业发展差距逐年在拉大,而不是缩小。 ——效益差距。效益差距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社会效益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东部向社会提供的财富总量和服务总量高于中西部。东部实现销售收入1593亿元,中西部为1401亿元;企业年人均工资,东部为3964元,中西部为2242元。第二,东部对国家的贡献高于中西部。1994年度东部上缴国家税金64亿元,中西部为27亿元。第三,东部以工补农的数量和层次高于中西部。1994年,中西部每个乡镇企业提供的补农资金为167元,每个粮棉大县为371.6万元;东部每个企业平均提供补农资金2143元,每个粮棉大县为1609.8万元。东中西部补农资金的巨大差距,导致对农业的作用和效果也明显不同。东部已由原来以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输血型”补农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后劲的“造血型”补农转化,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增长,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中西部以工补农,不但在数量上远远低于东部,而且在功能上也仅处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输血型”补农初级阶段,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企业经济效益差距表现在:东部每个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8万元,中西部为10.2万元;上缴国家税金,东部为2.25万元,中西部为0.19万元;企业税后留利,东部为2.85万元,中西部为0.72万元。 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环境差。 首先是认识上有差距。中西部一些地区对乡镇企业的一种认识是:发展乡镇企业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另一种认识是:发展乡镇企业重要,但由于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寄希望于上面给政策、给投资、给机遇,等条件具备后再求大发展。对乡镇企业口号多,检查少,落实少,骨干项目少。 其次,中西部乡镇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层次低,大多是在80年代中期实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吉林扶余区,“七五”及“八五”期间上马1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3个,1994年有2个企业停产,90%的企业处于停产边缘。 二、中西部现有乡镇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债务沉重,不合理负担屡禁不止,增本减利因素增加。中西部乡镇企业大部分是靠银行贷款兴办的,由于自我发展能力差,加上银行利率上调,投产后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如吉林敦化市的8个骨干乡镇企业,银行贷款累计近1亿元,企业实现的利润连偿还银行贷款利息都不够,更谈不上发展。据蹲点调查了解,向乡镇企业收费的涉及县乡20多个部门,收费项目多达68种,企业不堪重负。除上述因素外,国家税制改革和通货膨胀也是企业增本减利重要的两个因素。中西部乡镇企业实现利税占总产值的比重,1993年为11.5%,其中税金占2.73%,利润占8.83%;1994年为10.47%,其中税金占3.58%,利润占6.88%。1994年税金占总产值比重比1993年上升了0.85个百分点,利润占总产值的比重下降了1.95个百分点。从利润和税金绝对值来看,企业实现利润1994年比1993年增长11.55%,国家税金却增长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