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近几年,乡镇企业出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乡镇经济,经营重点正在向国际市场转移。被人们喻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的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极其重要的生力军。目前,乡镇企业的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3以上。自1985年以业,它完成了出口交货值连续8年以60%的速度增长。1993年,出口商品交货值高达1900亿元,约占全国外贸商品收购总额的45%左右。出口创汇企业已逾10万多家;交货值达亿元的大型出口创汇企业近百家;建立“三资”企业约有1.5万家;在大约2000万家乡镇企业中,其中有156家已拥有进出口经营权。1994年上半年,乡镇企业产值、销售、出口收购值增幅均在44%以上。 但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着严重挑战,能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一往无前地闯出一条新路,把挑战视为机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迅猛势头,是关系乡镇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乡镇企业面临的挑战 1.政策性挑战。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企业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的扶植而发展壮大的。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建立,市场竞争中的政策优势必将淡化,将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即使将来“复关”后,各类企业政策差异也将符合国际惯例,并同国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平等竞争,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2.产业结构和人才挑战。我国乡镇企业大多数产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优势较大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裕而便宜的劳动力。随着高科技的进步,资源、劳动力要素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同时世界贸易中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比重正在急剧增长。这种需求变化,显然与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一致。 3.规模、保护性挑战。国际贸易是超越国家疆界的贸易战。新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区域性集团保护强化,企业跨国投资、兼并和跨国战略联盟浪潮汹涌,集团化跨国企业公司规模资金雄厚,财大气粗,技术精良,犹如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我国乡镇企业中小型居多,规模小,势单力薄,是人们以往盛赞“船小好掉头”企业。“掉头快”是其优势所在;但是,小船又如何能同现代化舰艇集团军抗衡,经受住国际市场狂风巨浪的猛烈冲击,顺利到达大洋彼岸。 4.国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挑战。随着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进行嫁接、改造、优化组合,以及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改变大中型企业的机制,将给这些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它们更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它们基础好,条件优,设备精,技术强,一旦其优势得以发挥,乡镇企业无论在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都将遇到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和较量。 5.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价格的挑战。一方面,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价格将迫使生产企业减少耗能,要求消耗原料、劳动力费用更少,占用空间的产品将逐步为“轻、薄、短、小、精、巧、灵”产品所替代,产品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另一方面,盈利的多层次、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和认同的优良的产品质量,是打入并立足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和根本保障。例如,欧美发达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和工业,制定了许多苛刻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法规。凡进口商品价格低于公平价格(美国)或“正常价格”者,并对该国工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的威胁时即视为倾销,通常迫使出口商承诺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或采取数量限制或征收反倾销税,以达到削弱竞争力,乃至挤出该国市场的目的。因此,以物美价廉和价格优势为取胜策略的许多乡镇企业出口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又是难以逾越的屏障。 二、乡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战略和对策 乡镇企业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只要认真对待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运筹帷幄,抓住契机,正确调整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对策,仍然可以把挑战转为机遇,进而获得自己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除了发展内销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外,应当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向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抉择。 诚然,乡镇企业大都在经济实力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要低一个档次,生产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多年来,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较高,且有不少名优特产品。将来“复关”后,国外资本、技术密集产品会大量输入,而国内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又多是“老大”、“老外”,它们在一同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产品短期内直接交锋和争夺市场的同时,低档初级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暂时不会大量受阻,从而使乡镇企业尚有生存空间,生产结构可以一时不受冲击。此外,结构层次较高的国内企业和外国产品的较量期,将会给乡镇企业以赢得大规模参与国际竞争,迎接下一轮全面正面交锋,进而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积蓄力量的宝贵的时机。乡镇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经营机制灵活,产、供、销经营活动基本能按照价格规律和市场调节办事,生产经营自主权较充分,因而,更容易与国际市场经营机制顺利对接,迅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仍然可以审时度势,灵活机动,见逢插针,在竞争的缝隙中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