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小区建设与乡镇企业集聚发展

作者简介:
高剑明 朱恒福 朱伟江 浙江省乡镇企业局

原文出处:
浙江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善微观布局,提高乡镇企业集聚效益,是90年代乡镇企业提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乡镇企业跨世纪的必然选择。

      一、80年代浙江乡镇企业发展与工业小区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80年代,是浙江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的大发展时期。到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728.5亿元(按80不变价),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9.5%,其中工业产值664.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6.5%;实现利润33.8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6.1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6.2%;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65.6亿元,吸纳农村社会劳动力495.5万人。经过80年代的大发展,浙江乡镇企业不仅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90年代的浙江经济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它的两重性。乡镇企业在前十年大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隐含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

      (一)布局分散,难以形成群体发展优势。由于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特点是乡办乡有、村办村有;乡镇企业职工就业“离土不离乡”,务工又兼务农;财政体制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因此,兴办乡镇企业,就必然要考虑社区经济利益。从而也导致各自“圈地”搞基建、上项目、铺摊子,乡乡办厂,村村冒烟,企业间彼此封闭,缺乏关联,难以形成企业群体发展优势。

      (二)规模狭小,难以取得规模效益。乡镇工业的原始投入主要靠农业和农民的自身积累,由于投资主体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非常有限,再加上分散的生产要素,难以集中,因此,必然造成企业投资规模狭小。据1990年全省8.5万家乡(镇)村集体企业的资产规模状况分析: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9万元,年创产值75.7万元。其中年产值超100万元的企业1.1万家,这部分骨干企业,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00.1万元,年产值408.2万元。如除掉这部分企业,剩下的乡(镇)村集体企业平均每家只有9万元固定资产,年均创产值只有31.9万元。

      (三)素质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现有的乡镇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主要来自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与乡镇企业的提高和发展不适应。1991年,全省乡(镇)村集体企业职工352.3万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的只有1.09万人,占职工总数0.31%;高中以上的有41.6万人,占职工人数的11.8%。再从技术程度看,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职工8.7万人,占职工总数2.5%,其中中级以上的技术人员1.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0.32%。同时,乡镇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乡镇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档次较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在80年代乡镇企业之所以能较快发展,主要在于乡镇企业发挥了“船小掉头快”、经营机制灵活,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相当多的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乡镇企业原来的优势正在不断削弱,而“先天不足”的弱点却更明显地制约自身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规模效益,尤其是加强工业小区建设,为乡镇企业集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已成为乡镇企业现在和未来大发展大提高的必然选择。

      二、工业小区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乡镇工业小区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它对于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探索乡村工业化与乡村城镇化同步发展道路,深化城乡经济与社会的改革等都有重大的意义。

      ——加强工业小区建设,有利于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形成社会化大生产。通过加强工业小区建设,然后以某个骨干乡镇企业或拳头产品为龙头实行各种互相配套的联合和协作关系,可以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有效地促进企业从“小而全”向“小而专”、“小而联”的方向发展。

      ——加强工业小区建设,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企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集中投资、统一施工,将有助于道路、水、电线路通讯等设施的合理布局,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企业相对集中在工业小区中,既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加速奖金周转,节约仓储,还有利于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第三产业。此外,企业相对集中,有的可以将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和设施提供给社会共同使用,便于企业之间调剂余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加强工业小区建设,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一般说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受生产规模的影响。企业规模狭小,不利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作业,必将提高单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通过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可以有效地为企业间开展兼并和联合,发展企业集团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企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工业小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我省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发展工业与减少耕地占用的矛盾,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乡镇工业相对集中。企业聚集在一起,仓库可以少建,有些设施可以共用,可以节省大批耕地。据典型调查,工业小区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一路多通,一线多用,”较之分散办厂,各自搞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节约土地40%以上。同时,还可以利用荒山、荒滩、荒地发展工业小区。如永康市30个工业小区的9500亩土地全部在交通便利的“三荒”地上,既保护了耕地,又合理开发了“三荒”,为乡镇工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