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七月四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工作会议,是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有关部委重视和支持下,由外经贸部和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对于各有关部委对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给予的有力支持,我首先代表农业部表示衷心地感谢!在这次会上陈俊生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刘山在副部长还要作重要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贯彻刘山在副部长的报告精神,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八五”以来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解决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明确“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见》,表彰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和个人,以推动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坚定加快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信心 乡镇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过程。外向型经济作为整个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迅速崛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八五”以来,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镇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和总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乡镇企业出现了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全方位开放,外资、外经、外贸一起上的新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外贸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1994年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为3398亿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七五”末的不到1/4上升到1/3。在全国一些同类大宗工业制品出口中,乡镇企业已占到相当的比重,如服装、工艺品、轻工业品、丝织品、电风扇等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 第二,创汇大户大批涌现,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1994年全国生产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发展到13万家,从业职工达1千多万人。年出口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000多家,其中超过千万美元的300家;具有区域特色的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加工区和出口企业群体蓬勃兴起。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横店集团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海木工集团公司、上海嘉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洲纺织印染公司、辽宁大杨企业集团公司、湖北幸福集团公司等,都具备了相当大的出口创汇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乡镇“三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八五”以来,各地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三资”企业。1994年,乡镇“三资”企业发展到3.5万家,比“七五”末增加2.8万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56.85亿美元,乡镇“三资”企业出口总值达679亿元,占乡镇企业出口总值的20%。 在乡镇“三资”企业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外商投资领域由沿海向内地延伸,投资方向朝着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工业、流通、娱乐、饮食、仓储等;二是“三资”企业单体规模扩大,外商投资比例上升;三是合资合作的形式由简单的生产要素合作向项目共同论证、设备共同选型、信息共同采集、产品共同销售的紧密合作型发展;四是一些乡镇企业吸引了一批国际大公司、跨国公司前来合资,兴建了一批生产经营规模大、技术起点高的大企业;五是投资由少数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四,跨国经营方兴未艾,境外设点办厂大量增加。乡镇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办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是企业自身寻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到境外办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避开贸易关税壁垒,减少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在境外办厂设立窗口,兴办独资、合资、合作的企业迅速增加,目前已达886家,比“七五”末增加871家,总投资25.64亿美元,多数企业运行良好。 第五,对外贸易日益扩大,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继续增多。随着乡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与外商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很多乡镇企业已经具备了独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已有321家乡镇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提高很快。浙江野风服装集团公司1994年自营出口额达到1420万美元,广东顺德蚬华电器工业公司自营出口额达到1246万美元,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 第六,“贸工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外向型企业集团大批形成。1988-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贸工农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中标项目达804个,总投资207.15亿元,其中国家贴息贷款6.56亿元。中标企业通过程度不同的技术改造,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质量、档次、创汇能力明显提高。据估算,已投入运营项目平均每投入1元人民币“贸工农”基地专项贷款,可新增创汇1美元。贸工农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中已有33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近百家企业形成了外向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骨干力量,带动起一批围绕出口基地搞配套服务的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