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作 者:
陈斌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今年以来,南通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新的进展。从改革的实践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改革力度由增量扩股式向存量改制式转变。到目前为止,全市乡镇企业新办、改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了3800家,其中今年以来1200家;出卖转让企业520家,有限责任公司111家,新建股份合作企业496家,股份合作企业股本金总额累计达34.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10.7亿元;产权转让拍卖金9500万元,其中今年以来4700万元。

      二是股权结构从平摊股金均担风险向少数人集中控股转变。改革初期,股金构成基本上是平摊股金,看起来是人人都是股东,大家都担风险,实际上人人都没有风险。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股权结构正发生新的变化,个人股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由去年个人股的股金占股本金总额15%左右,上升到25%左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同时,风险机制逐步引入,尤其是那些既保息又保红的企业分配形式正在向低息分红、无息分红过渡。

      三是改革层次,从小微亏企业的产权转让逐步地向乡镇企业的大中型企业延伸。特别是今年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上有了新突破,改革层面不仅仅局限于小微亏企业,一些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也正逐步迈开产权转让、机制转换的改革步伐。一些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企业也正逐步地向有限责任公司衔接过渡。

      四是配套改革,从企业内部改革为主向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结合转变。特别是资产管理问题,正摆上改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正在从试点入手,探索新企业组织形式下资产管理的新路子,积累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新经验。另外,面对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乡镇政府组织乡镇企业的工作方法、管理形式等也正在与之相适应,以及一些配套性的政策条规逐步跟上。

      怎样把这场改革逐步引向深入,我觉得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一、关于需要进一步统一的几个思想认识问题

      当前,随着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在思想认识上主要存在着四种疑虑。一种是认为企业资金由劳动者私人筹集,企业性质就是姓“私”。第二是企业资产出售会不会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第三是发售后股的改革形式符不符合改革的方向。再一种是搞了股份合作制,会不会影响企业投入。我认为,企业资金由劳动者私人筹集,企业性质基本仍然姓“公”。这应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生产、再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把握其经济关系,即使全部资金由劳动者个人投入的,只要坚持合作原则具备集体经营、联合劳动、民主管理,以按劳分配为主,提留一定比例公共积累这五个特征,企业的经济性质应当说基本上姓“公”而不姓“私”。至于先售后股,这是一种改革形式,出售是手段,改制是目的,这种改革明晰了产权关系,特别是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转换了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必将为创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至于投入、后劲问题,从我市乡镇企业改革一步到位的企业来看,由于资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了统一,生产经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统一,刺激了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比如,全市改革比较早,力度比较大的寅阳乡,已有的47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占全乡企业总数的87%),去年投入项目22个,投资额308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比其它集体企业高出了15个百分点。47家股份合作企业家家有股入,而且投入更加准确、更加稳妥、更加大胆。该乡装璜材料厂是由施景贤父子三人合办的股份合作企业。93年销售收入3457万元,今年又在联营企业——上海平板玻璃厂投入500万元,增加了一条原辅材料生产线,在本厂还投入了5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由此可见,要消除深化改革中的思想疑虑,排队干扰,关键是要以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我们就要大胆把改革推向前进。

      二、关于产权制度改革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问题

      要把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健康地引向深入,我觉得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把握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选择好改制的形式和时机,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围绕着生产力发展这一总目标,坚持百化齐放,多种形式探索。二是支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要公正合理地评估现有资产,包括有形、无形资产;二要合理地设置股权;三要把好分配关,处理好国家、集体、企业、股东的关系,体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四要加强股份合作企业中集体股的管理,以及集体的红利和集体股金,集中用于扩大再生产;五要处理好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原企业的债权、债务。三是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改革越深入,工作越需扎实,这就需要从试点入手,取得经验,逐步铺开。

      三、关于企业改制的形式问题

      改革形式,应突出一个“多”字。因为现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很大,企业之间的情况也不尽一致。在改革中不可能用一个办法、一种模式来解决面上的问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群众的愿望,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选择适合自已特点的改制形式。在具体工作中应十分注意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从目前改革的实践看,大体上有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集团等等。改革是一个生动的实践过程,企业改制的形式还会有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地形成与我市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要着力于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不能在转换机制工作上争速度、图形式,以为只要换一个企业名称,集一部分资金,给职工一点实惠,转机建制工作就算完成了,实际上企业的运行机制,仍然没有变,还是老一套。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四、关于加强股份合作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从改革的实践看,多数企业改革后活力明显增强,效益明显提高。但是,也有少数改制企业变化不大。有好的机制,没有好的管理,照样不出效益,搞不好也会破产。所以科学管理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也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把加强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更不能认为通过改革甩掉了包袱,因而放松管理,出现统计总数据、财务无台帐等管理无序现象。比如说分配问题,股份合作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应在分配上兼顾国家、集体、企业、股东四者的利益关系,实行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相结合,合理地搞好企业的利润分配。从目前的情况看,应着力引导企业一要依法交纳税金,按目前有关规定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三要股利分配,做到同股同利、风险均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