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乡镇企业第二次腾飞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殷理田 晋城市委常委、秘书长

原文出处:
经济问题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晋城乡镇企业在1994年前的发展为今后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以及全省全国乡镇企业升级上档的总趋势,晋城乡镇企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为了适应乡镇企业新的一轮大发展,应该对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问题有一个足够而清醒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一)从产业现状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效益的突出问题。

      1.支柱产业单一。晋城乡镇企业的发展,1992年主要靠挖煤炼铁,1993年主要靠挖矿炼铁,产值的增加部分主要靠二者拉动,煤铁的产值占到了乡镇工工业总产值的56.7%,支柱产业的单一是显而易见的。轻工业中电子、纺织等行业几乎都是空白。

      2.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1993年,全市乡镇企业有68408家,个体企业就占到了84%,达57387家,乡镇企业从业人数449625人,平均每个企业仅有6.57人。晋城乡镇企业80%-90%的产值都是由小煤矿、小高炉和小企业创造的,分散化极其严重。

      3.产业的初级化和资源型特征突出。1993年在乡镇重工业的46.6亿元产值中,采掘和原料工业的产值就占34亿元,占全部重工业产值的73.3%,而加工业产值仅为12.4亿元,占重工业产值的26.9%。

      4.各县区之间产业同构性严重,重复建设,自相残杀。

      5.产业关联度低,缺乏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晋城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种、养、加、贸一体化,原料、加工、终端制成品一体化的“龙”头企业。而在三大产业间,工业对农业、服务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非常有限,1993年,工业总产值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值仅为3亿多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5%。

      6.外向型经济不发达。1993年,晋城乡镇企业总产值名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达100多亿元,郊区、城区、高平、阳城全部进入全省10强行列。然而,到1993年底,全市四县二区仅有4家企业与港、澳、台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职工总数260人,工业总产值1520万元。1993年,全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为7.1亿,对外引进资金5294万元,其中外资仅971万元。1993年,能直接出口的企业共有8家,出口产品交易值3598万元,实现利税616万元。

      7.高速低效,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业严重滞后,基础地位不稳。

      1.农业与工业结构严重不合理。199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0.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06亿元,占11.6%,第二产业高达42.04亿元,占69.13%。

      2.农业内部结构不协调。199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06亿元,其中:种植业,包括粮、棉、油、菜为50198万元,占71.1%;林业2793万元,占3.96%;牧业17531万元,占24.83%;渔业82万元,占0.12%。林业、渔业所占比例过低。种植业中,蔬菜、油料等比例太低。

      3.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在整个乡镇工业中比例太低,农副产品加工业不发达,缺乏具有规模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1993年,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总共才有1.3亿元,在整个乡镇工业50.2亿的产值中,仅为2%;在全市37个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无一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工增值程度低下。

      4.“菜篮子”工程严重滞后,使晋城市物价总水平上升过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乡镇工业迅速发展为晋城带来的繁荣,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后劲。晋城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11亿斤、13亿斤、15亿斤三个高产台阶。但由于仅仅能够基本自给,因此无法降低粮食转化产品肉、蛋、奶的成本与价格;此外,晋城食用油的自给率仅为12.8%,蔬菜自给率仅达25%左右,在郊区甚至形成了“农村从城市买菜,农村集镇菜价高于城市”的反常现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晋城人民承受副食品价格波动的能力,无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致使其在增加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强有力地规范市场,有效地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教育等方面有所作为的空间非常狭小。

      1.政府财政收入与全市经济实力相比严重失衡。1993年,晋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8亿元,但全市财政收入总共才完成3.10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89.7亿元,实交税金才2亿元。

      2.政府规范企业与市场的行政能力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对乡镇企业的行业指导与管理控制力度过小,大量的小高炉几乎是盲目上马,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3.“藏富于民”,过早过快地提高了当地劳动力的价格,降低了投资环境的优势。1992年、1993年大发展所得的资金藏富于民,这在前一段有其合理性。然而,其直接后果是使晋城过早和过快地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这种情况尤以郊区、阳城和高平为最。例如,晋城本地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经济发展水平远未到东南沿海那样劳动力短缺,需要雇用大量的打工妹、打工仔的地步。但是,却有大量外地民工就业于乡镇企业。再如:生产山楂叶总黄酮的中晋医药保健公司所需原料山楂叶,在晋城山区俯拾即是,收购价也颇高,但当地人对此都不屑一顾,该公司只能从晋南购进。一方面晋城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又大量雇佣外地劳动力,这就严重削弱了晋城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降低了投资环境的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