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兴国 湖南教育学院政史系

原文出处: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乡镇企业原有的优势在逐渐的弱化或消失,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使其在国民经济中保持应有的地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乡镇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乡镇企业今后的经营观念,经营机制,经营的途径和方法等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乡镇企业 经营观念 经营机制 经营途径

      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山乡原野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在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异军突起”和发挥了在“治理整顿”中的积极作用以后,它以自身所创造的非凡业绩,使人们对它刮目相看。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乡镇企业的某些优势逐渐丧失,而一些问题和缺点则更加突出,面临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乡镇企业能否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应有的作用,尚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前景也不容乐观。所以如何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其良好的态势,显然是一个紧迫而又严峻的现实问题。

      一、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强大支柱,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的工业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一)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1611.8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6.6%,其中工业产值8698.9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8%。

      (二)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过去我国农村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现在发展为农、工、商相结合的有机结构。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1991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就达1305亿元,“七五”期间农民平均纯收入净增的三分之一来自乡镇企业。

      (四)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公共福利设施和中小城镇建设。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上交国家税金累计达2356亿元,仅1991年就向国家财政缴纳税金454亿元,占全国税金的15%,成为国家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乡镇企业还负担了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公共福利文教设施建设,1991年用于支援农村各项事业的开支121.8亿元。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一大批中小城镇的迅速成长。

      (五)吸收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到1991年底,全国已拥有各类乡镇企业1907.9万家,就业劳动力达9609.1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2.3%,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活跃市场和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1991年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交货额达670亿元,占全国外贸收购总额的29.6%。“七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累计创汇达350多亿美元,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乡镇企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因为政策的扶持以外,还因为它有与生俱来的优势:(1)资源优势。我国现阶段的乡镇企业一般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酿造、食品加工工业和小型采掘、建材服装、化学工业等。农村原材料比较丰富,这些行业由于是就地开采和加工,有些又是就地销售,能节省运输费用,成本低。(2)劳动力优势。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3〉,而且农民有吃苦耐劳的习惯,劳动力报酬不高,乡镇企业可就地用人,又可节省基础设施费用。(3)分配优势。乡镇企业从产生之日开始就是分配与经济效益挂钩,真正实行“按劳分配”,职工没有“铁饭碗”,经营者也没有养成“等、要、靠”的习惯,因此,他们有很强的改变自身贫困面貌的动力。(4)某些经营优势。乡镇企业的领导者自主权大,责任也大,一般是名副其实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在生产上一向是以销定产,面向市场,在市场的风浪中锻炼成长,其适应市场的能力一般较好。

      二、乡镇企业面临的挑战

      乡镇企业虽然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它的优势将逐渐弱化以至消失,而面临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特定的体制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没有能够真正进入市场,使得乡镇企业在我国残缺的市场经济中一枝独秀。然而随着改革的成功,乡镇企业将同全民所有制企业处于同一市场主体地位,分享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无疑会促使市场经济的活跃和繁荣,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企业与外部企业的竞争和摩擦。因此,能否承受其它主体的挤压,是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企业经营规模化的挑战。现阶段的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这与乡镇企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在乡镇企业产生之初,由于用有限的农村积累基金作为原始资本,难以形成高起点的大规模投入,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陷入“船小好调头”的理论误区,各地注重铺摊子,但不重视规模,它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起着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规模小,意味着单位经营成本的增大,事实上小规模只能在特定的领域中发挥作用。目前乡镇企业多数属于加工行业,这些行业没有规模就没有产品市场的覆盖面,也就没有效益。随着大中型企业走向市场后,乡镇企业规模过小将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