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71 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2 —8862 (1999)08—0010—02 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er inAmerica,简称ACPA )是一个主要由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哲学界人士(包括来自两岸三地及长期在北美的华人哲学家)组成的学术团体,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在北美的中国哲学界人士的联络和合作及其与北美哲学界主流社会及中国和世界各地哲学界的交流。协会成立于1995年12月。近3年来在北美哲学年会(APA)、世界哲学大会及其他重大哲学学术会议上已举办了近20个专题学术研讨会,成为北美哲学界一支极其活跃并引人注目的新兴力量。1999年6月,该会应邀访问了北京、 上海和武汉等地,并与当地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该会会长倪培民博士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等单位作了“北美哲学界和哲学教学的现状概览”的报告,现将报告内容简介如下: 倪培民博士首先介绍了北美哲学界和哲学教育的现状。他指出,在北美,哲学通常被理解为人文科学(Humarities;Liberat Study)。它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就和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差不多,这与国内通常把哲学视作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来看待有所不同。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因其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北美崇尚力量和金钱的社会遇境中面临滑坡。具体表现在:(1)本科教育中哲学人文学科的比例下降;(2)哲学人文学科教师的平均工资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处于最低层;(3 )哲学人文学科的教师所受到的发表学术成果的压力也最大。在这种压力下,不少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把教学视为研究的障碍。尽管如此,哲学学科在北美仍然十分兴旺。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哲学本身的魅力。哲学与艺术不同,除了其本身的魅力以外,没有什么一朝成名,信手涂抹也值千金之望。投身哲学,本身就要求有自甘清贫的准备。大部分哲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哲学时都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来看待的。当然,北美的经济发达也是哲学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北美,选择哲学并不意味着面临无法生存的危险。在没法以哲学为职业时,你总可以去另谋生路而把哲学作为业余爱好。 关于北美哲学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他们介绍说,美国和加拿大的哲学课程设置,一般以三门课为基础:哲学入门、伦理学和逻辑(有时是“批判性的思维”Crtical Thinking,或Infomal Logic)。这三门课往往同时也是通识课或公共课。有大约18%的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修至少一门的哲学课。在约60%的学校,哲学基础课是作为通识课中的一部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通识课的范围内修满一定的学分。此外,大致以开设的普遍性为序,有以下课程:应用伦理学、符号逻辑、古代哲学(指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早期近代哲学(一般指笛卡尔到康德这一段)、社会政治哲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存在主义哲学、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当代分析哲学、19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心智哲学、法哲学、女性主义哲学、东方哲学、语言哲学、美国哲学(或实用主义)、非洲哲学、文学哲学(或文学中的哲学)、现象学、环境哲学、后结构主义(欧洲)大陆哲学、印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数学哲学、阿拉伯或伊斯兰哲学。在北美,哲学课教学一般是没有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各位教授自己选择教科书,自己设计课程、作业和考试。 关于北美哲学界的总的倾向,倪博士概括为如下几点:(1 )后现代思潮的冲击。由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带来的精神空虚,年轻人中有强烈的对形形色色的绝对主义的怀疑和排斥。对狭义的理性概念的否定,对自主的纯理性的主体的否定、对于各种形式的反映论的否定等等,导致了对一系列哲学根本问题的重新思考,乃至对于哲学本身命运的重新思考。哲学面临着一个转折点,是终结还是转化?出现了各种不同意见和流派。其中,对东方文化、东方思想传统的研究和学习,构成了所谓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伦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应用伦理学的发展。其中包括环境伦理学、生命伦理学、职业伦理学等等。据一项调查显示,哲学系选修伦理学课和应用伦理学课的学生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分析哲学在衰退。 (3)分类越来越细。由于分析哲学要求严格细致的概念分析,使得宏观的、跨分支、跨学科的研究越来越难。在各个分支和学派之间不仅关心的问题不同,基本方法也不同,使得哲学各分支领域的交流与对话越来越困难。 报告会之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都曾分别就哲学研究与哲学教育中的有关内容和话题同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代表进行了座谈与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