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哲学的重要课题,本世纪更为哲学家关注,海德格尔以其名著《存在与时间》昭世:时间原本就与哲学所思之根本——存在内在地联系着,对时间之真实意义的阐释决定着形而上学的命运。海德格尔的哲学是受胡塞尔哲学的启发而成立的,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形而上学已开始回归时间,此一时间被称为源始性时间。以往的哲学家没有提出过(或没有认真研究过)时间的源始性问题,因为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相信,源始性的唯有“存在”,而“存在”是超越时间(空间)的。他们至多是在主客体关系的格局中,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时间的本质和结构。只有柏格森比较深入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在批评康德先验论的时空学说中开始了对时间本体论意义的追溯,要求从自我意识生命的纯绵延上来把握真正的时间,这就为时间的源始性研究敞开了路径,胡塞尔由此进入了自己独特的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分析。 从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时间源始性问题在时间研究中的根本性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其复杂性也从他们之间学理的分歧中更加显示了现来。本文拟就这两部著作中的时间源始性研究作一些比较分析。 一 在胡塞尔看来,源始时间只有通过分析人的现意识过程才能达到,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它却存在于此在的生存活动之中,大相径庭。但在探求这一源始的方法上,两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现象学方法。按照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的原则,源始性时间,就是显现的原始时间现象,至于在这一原始现象是否还有“使其成”的背后原因,现象学是拒绝考虑的,因为在现象学的现象“背后”,本质上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从现象学还原来考虑时间的源始性,其探讨方面并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宇宙时间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原始构成”问题。 胡塞尔对这一原始构成的分析是以内在时间意识两个层次的分析来开展的。第一个层次,内在时间意识是作为对于内在时间对象的意向性经历出现;第二个层次,内在时间意识是作为纯粹的、构成性时间意识流出现。 第一个层次分析的结论是:对象的时间规定性以意向活动的时间性为根据。对象的每一时间规定性,奠基在某一特定的意向性行为中。当前的对象,体现在感知行为中,过去的对象,体现在回忆行为中,未来的对象,先行于期待的行为中。这三种意向性相互关联着,每一个都依赖于另外两个,现在居于过去的事物,以前曾是当前的事物,未来则是尚未是的当前事物。也就是说,当前被回忆的事物,过去曾被感知,而当前所期待的未来事物,以后将被感知为当前的事物。当前是这种相互关联的基本点。因为回忆同曾是当前的事物相联系,期待指向一个新的当前,所有意向性行为,无论它们是何种行为,感知、回忆或是期待,最后总是完成于意识的当前。 当然,当前经验的这种绝对性存在,并不意味着胡塞尔像布伦塔诺和梅农那样,把当前看成类似于数学上的某一纯粹的瞬间,在胡塞尔看来,这种感觉的现在仍是对被感知对象过程的感知。因此,在每一感觉过程的瞬间,都包括保留和延伸的意识,使时间对象的流逝呈过去当前和未来的统一。这就是胡塞尔的“体验边缘域”,这一边缘域是在前、在后和同时三重体验的统一,当一个体验消失时,它不是成为绝对的“无”,而是保留持存在新的体验中,一个更新体验的出现也不是突然“闯入”,而是作为“延伸”预存在新体验中,体验就是一个从预存到原初印象,再到持存的连续过渡过程。三重体验域的互相伸达意味着每一体验不仅是前后相继的而且也是同时的,或者不如说,正因为它是同时的,我们才能连续性的体验。胡塞尔就是用这一观点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内在时间对象的流逝过程具有统一性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能有一首完整的乐曲而不是单个音节的体验,就在于对这一乐曲的体验是一个体验不断扩展——收缩——扩展的过程,其情况是:新的“将要”随体验流动不断转化为“当下”,“当下”达到印象强度顶峰后又不断变成“在后”的持存,持存的印象不断削弱直到最终脱离体验域。胡塞尔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获有纯粹自我的现象学时间的整个领域——自我可以从‘其’任何一个体验出发,按在前、在后和同时这三个维度来穿越这一领域;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有整个的、本质上统一的和严格封闭的体验时间统一流。”(注: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07页。) 常识的时间观念将对象的连续看成一个不断流逝着的现在序列,现象学的时间是要说明为什么对象在不断从现在流逝中又对我们保持着自身的同一。康德曾用先验自我的统觉来说明这类问题,没有统觉的统一综合作用,就没有关于对象(事物)的统一整体的意识,这就是说,我们关于对象的意识是根据于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胡塞尔接受了康德的观点,在描述了内在时间意识的第一个层次后,便深入到探究意向行为自身时间性之根据这一层次。胡塞尔认为,这是意识的最低层,是“纯粹的、构成性的意识流”。它与第一层次即类于时间对象的意向意识的区别在于,时间对象的意向意识作为一种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涌现,是时间性的,而纯粹意识流则是一种原始体验,这种原始体验本身不在时间中,不是时间性的存在,因为它不是时间客体,没有任何感性内容,所以胡塞尔说,这种纯粹意识甚至不应被称为意识流,因为“流”还是一个时间概念,将它称为“流”是因为缺少适当的名称而只能用此比喻。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回答只能是先验自我的时间统觉,胡塞尔赋于这种统觉以构成性功能,这种构成不仅体现为对象在意向行为中以被给予的形式构成,而且还体现为时间自身的构成。时间之所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是因为自我的注意射线从生动的现在出发,通过记忆回溯到过去,又通过预期前触到未来。由于时间的这种构成是客体统一的根据,而时间的构成源于纯粹自我,所以纯粹意识流实为“作为绝对、整个性的时间构成流”。(注: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英文版,第79页。)这或许就是胡塞尔所追寻的源始性的时间,它实质上指的是先验自我固有的一种构成性时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