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哲学史家对休谟哲学的评价大体把托马斯·黎德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康蒲·斯密的自然主义及实证主义三种观点作为基本定位。而笔者认为只有从休谟哲学暗含的本体论前提——“流变”世界出发,才能真正理解休谟的哲学。 一 “流变”世界的确立:时空观及对实体的否认 黎德认为休谟不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这表明“黎德误解了休谟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休谟并不怀疑知觉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存在。”(注:周晓亮《休谟及其人性哲学》第93页。)而实际上,休谟明确承认外在物质世界的存在,并且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最终由外界物质刺激而产生。他说:“全部简单观念最初出现时都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16页。)简单印象就是由物质刺激而产生的,比如:“要给一个儿童以深红和橙黄或甜味的观念,我就把这些对象呈现于他。”(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16页。)“我们如果不曾尝过菠萝,我们对于菠萝的滋味,便不能形成一个恰当的观念。”(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17页。)即使在《论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和其他哲学体系》一章中,他也从未否认过外在物质世界的存在及其对人类意识的作用。他说:“我们可以确实断言,运动可能是,而且确实是思想和知觉的原因。”(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98页。 )不但如此,休谟始终把知觉当作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的机能。他说人的知觉“都依赖于我们的器官,依赖于我们的神经和元气的配置。”(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38页。)总之, 他始终承认外在物质世界的存在,人的意识活动是由物质作用而产生的。这一点,许多西方学者都加以肯定。艾耶尔指出:“不论休谟可能会提出何种怀疑主义,毫无疑问,他相信所谓的常识的物理对象的存在……”(注:艾耶尔《休谟》第353页。)。那么,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否像洛克所认为的那样是由完全单纯而同一不变的实体组成呢?休谟的时空观及其对实体的否认给我们揭示出一个“流变”的世界。 休谟的时代,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自然科学家和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的正统信条。休谟敏锐地洞察到了这种时空观的错误:“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了牛顿哲学……。一个真空被肯定了,那就是说,物体被说成处于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在它们中间间接容纳其它物体,而没有任何冲击或渗透……对那个哲学来说,最适当地就是一种适度的温和的怀疑主义。”(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80页。)休谟的时空观本质上是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否定。他认为人类的时空观是由外界对象刺激感官而来的。他说:“当我张开眼睛去观看周围对象时,我就看到许多可见的物体;而当我闭上眼睛去思考这些物体之间的距离时,我就得到了广袤的观念。”(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46页。)“我们是从可见的和可触知的对象的排列方式得到空间观念的,我们的时间观念是依据观念和印象的接续而形成的。”(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48页。)那么,处于时空中的外界对象是否处于不变之中呢?他认为不存在这样的对象。他指出人的时间观念“不能单独地或伴随着稳定的、不变的对象出现于心中,而总是由可变的对象的某种可以知觉的接续而被发现的。”(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48页。)而“持续观念既然不能由这样一个对象得来,所以在任何恰当地或精确地意义下,持续观念不可能应用于这样一个对象,而且任何不变的东西也不可能说成具有持续。”(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50页。)因此,人类感知的一切外界对象实际上都处于时空的“流变”之中,不存在不变的持续存在的物质对象。 如果说休谟的时空观从正面确立了一个“流变”的世界,那么,他对实体的否认则从反面进一步确立了这一世界。传统哲学认为实体是完全单纯而不可分的,是完全同一不变的。洛克同样承认既有物质实体又有精神实体。休谟对这种实体观进行了批判。首先,休谟否认了洛克的那种物质实体的存在,认为它只不过是人类心灵的虚构。由于在“外界对象的变化当中的这种一贯性,正如它们的恒定性一样,是外界对象的特征之一。”(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22页。 )这两种特征被我们在不同时空感知后,“我们便不容易认为这些间断的知觉是互相差异的(实际上这些前后的知觉是差异的),我们反而由于它们的类似认为它们是同一的个体。但是它们存在的这种间断性既然与它们的完全的同一性相反,并使我们认为前一个印象已经消灭,第二个印象为新被创生,所以我们感觉有些茫然,而陷入一种矛盾之中。”(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26页。)为了摆脱矛盾, 我们就掩盖间断性,就是通过假设一种实在的完全不变的物质实体把这些间断联系起来。而这种假设的物体观念又由记忆获得了强力和活泼性而成为信念,从而人便相信外界对象中有那种完全不变的持续而独立存在的物体。而休谟的时空观指出,持续存在的外界对象是处于时空的流变之中,任何不变的对象都不具有持续存在,因而在外界对象中实在无完全单纯不变而持续存在的物体原型。其次,休谟认为洛克所假设的那种所谓完全单纯不变的自我或灵魂实体也是不存在的。由于人在一生中没有任何持续同一不变的印象,因而我们也没有自我、灵魂这一持续不变的观念。人类的精神只是“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的,并处于永远流动着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83页。)组成,“在同一时间内,心灵没有单纯性, 而在不同时间内,它没有同一性。”(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83页。 )因此,所谓灵魂实体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类心灵想像的虚构。由于记忆使我们熟悉一系列知觉的持续性和范围,于是心灵便把那些互相类似的知觉混淆起来,并且凭借类似关系、接近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顺利推移而虚构出一个完全单纯同一不变的心灵实体。所以他说:“同一性是依靠于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三种关系中的某几种关系的。这些关系的本质既然在于产生观念间的一种顺利推移;所以,我们的人格同一性观念完全是由于思想依照上述原则,沿着一连串关联着的观念顺利而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而发生的。 ”(注:大卫·休谟《人性论》 上卷第291 页。)于是,洛克哲学就虚构出一个所谓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双重存在的体系。最后,休谟指出这种双重存在的体系只是人心为了满足理性和想像的双重需要而产生的。“这个假设因为承认我们的依附性的知觉是间断的、差异的,所以就投合于我们的理性,同时又因为它赋予我们所称为对象的另一种东西以一种继续的存在,这个假设又使想像满意……,于是我们借着一种新的虚构躲避了这两种意见的矛盾,这个虚构由于以相反的性质归之于不同的存在物,就是把间断性归之于知觉,把继续性归之于对象,他就既适合于反省的假设,又适合于想像的假设。”(注:大卫·休谟《人性论》上卷第243页。)总之, 洛克所称的两种实体双重存在的体系只是人心为了躲避内心矛盾而虚构出来的,是与宇宙本身的“流变”性不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