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B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1999)03-0009-11 “第三届国际怀特海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以东40英里的克莱蒙特技术学院的过程研究中心举行。A·N·怀特海(1861-1947),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思想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虽然其早期数学哲学中的逻辑主义的工作为逻辑实证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奠定了基础,但其一生为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唯科学主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由于本世纪上半叶以前,逻辑实证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西方世界中占统治地位,怀特海思想的影响被淹没了。但本世纪50年代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社会、道德、精神的危机日益严重,使人们逐步认识到逻辑实证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局限性,怀特海思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后现代思潮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98年8月4日——10日,来自世界上23个国家的近400名哲学家,科学家,生态学家,管理学家,宗教学家等云集克莱蒙特,探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和摆脱危机的途径。笔者有幸受过程研究中心主任D·格里芬的邀请,出席了这次盛会。下面对本次会议作一概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备受重视 中国学者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怀特海大会”。大陆这次共有6人参加。中国文化与后现代思潮的关系,中国文化与怀特海思想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对摆脱当今全球的生态、社会和精神危机的意义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70多岁的J科布(J·Cobb)教授,是过程研究中心的创始人,是美国负有盛名的思想家,自始至终参加中国文化组的讨论。过程研究中心的主任、著名哲学家D·格里芬(D·Griffin)教授也积极参加中国文化分会的讨论。其原因正如格里芬教授在《后现代科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过程研究中心所提倡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潮,也许是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或佛教的一种复归。中国社科院王治河就中国学者对西方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潮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性概括,并提出,面对强大的、至今仍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意识形态,以怀特海思想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必要与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立某种联盟。中国社科院的朱葆伟与杨深二人共同撰写的《怀特海的哲学与当代价值论》一文,站在当代科学的高度,从超循环理论与计算机博奕的角度去论证怀特海的价值论,并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给予补充。北京师范大学的樊美筠比较了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和中国传统整体主义、比较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生态意识和后现代思潮中的生态意识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她认为怀特海的有机哲学与中国传统美学对当今世界克服各种危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讨论了《易经》对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的龚天任教授讨论了《易经》与现代物理学的联系。过程研究中心的谢文郁博士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深刻地分析了过程的观念。芝加哥锡拉丘兹大学张莉莉博士比较了怀特海的宗教思想与佛教思想。深圳大学苏卓兴指出后现代思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黑龙江大学的季国清谈了后现代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的问题。笔者的文章讨论了后现代科学思潮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联系,指出了两者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类似性,证明了李约瑟的一种看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把西方世界从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深渊中挽救出来等等。 二、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理论分析 美国后现代思想家罗蒂曾说过,哲学不应该“大”写,而应“小”写,应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这种观点在这次会议上突出表现出来。这次会议的副标题就是“过程思想与福利”。据笔者的统计,会议提交的论文有二分之一以上是讨论如何应用过程思想去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与精神问题。J.科布等人的大会发言《公司能担负起环境的责任吗?》、《政治经济与政治学的经济化》、《过程研究中心与福利》中强调建立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和宗教哲学的联盟,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建立人类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的联系。社会伦理学应采取“正义、共享和可持续”的三位一体的规范模式。他寻求一种在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人类经济学,在这种经济学中,要用“可持续的经济福利”一词代替经济学中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应生产绿色的而不是受污染了的国民产品。澳大利亚学者A.戈尔的论文《过程哲学,全球生态危机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中指出过程哲学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最好理论依据。日本学者讨论了过程哲学与管理学的联系,认为过程哲学所提倡的管理学与东方的管理学都是生态学的管理模式。过程哲学对西方教育改革的意义是大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涉及到物理学、数学、经济学、伦理学、历史学等的教育改革,其中心观点是认为所有的教育必须反映现实的整体。 与会者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强调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D·格里芬教授在大会开幕式的发言《大胆地迎接怀特海世纪的到来!》中认为,各种各样的近代二元论导致心与身、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上帝与世界的分离,其结果使作为整体的人类文化支离破碎,这正是当代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思想家将接受怀特海的思想,将其作为建立各门自然科学、各门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理论基础,它能够确立一个科学的、美学的、伦理的和宗教的新体系。首先,怀特海的思想是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在原则上它就能够作为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门人文科学的典型代表。其次,就西方思想界各方面所面临的具体哲学问题,如二元论、进化问题等来说,怀特海的立场为当前各种对立观点的见识与冲突提供了一个综合解决的基础。西方学者还对怀特海的哲学与当代西方各种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分析哲学、解释学、女权主义等。 三、中国学术界应加强对怀特海思想的研究 对怀特海思想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中西文化的对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怀特海个人的看法,他的思想更接近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与分析传统占统治地位的西方思想界相比,他在中国更能寻找到知音。然而在亚洲,研究怀特海思想的中心是在日本和韩国。这次日本派出了一个二十多人的代表团。日本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过程思想研究会,这个研究会拥有200多人的研究队伍,每年几乎都要举行年会,有较雄厚的研究基金,对这次会议,就提供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资助。在韩国,几乎所有怀特海的著作都被译成韩文,拥有一个上百人的研究会,参加者有哲学家、科学家、管理学家和神学家。这次会议上,日本和韩国学者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和怀特海思想的联系作了较广泛的探讨,远比中国学者的涉及面广,更熟悉怀特海。在中国大陆,怀特海的著作仅翻译了两本《科学与近代世界》和《思维方式》,其主要著作《过程与实在》至今未见中译本,除了陈奎德先生写了一本探索怀特海思想历程的专著外,还未见其它著作,文章也很少,特别是怀特海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至今几乎未涉猎。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