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玄论战”又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不同哲学派别和思想流派关于如何看待科学以及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之大论战〔3〕。1923年2月,张君劢(1887—1969)在《清华周刊》发表了一篇人生观讲演。该讲演把法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中国宋明理学调和在一起,主张自由意志和内心修养,宣称“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4〕。地质学家丁文江(字在君,1887—1936 )面对张君劢提倡玄学,与科学为敌,深恐有误青年学生,遂本着为捍卫真理而战之目的起而宣战,在《努力周刊》(48、49期)撰写长文“玄学与科学”〔5〕予以批驳。其后, 学术界和思想界的诸多名流纷纷参战争论,形成了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为首的科学派。论战的文章当年底就被编辑成册,以《科学与人生观》和《人生观之论战》〔6 〕刊行。 丁文江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1908年入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地质学和地理学。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在英时对凯因斯(J.M.Keynes)的经济学书每本必读,也熟悉边沁、穆勒以及达尔文、赫胥黎、高尔顿、皮尔逊的著作和思想。丁文江回国后,曾用统计学研究过人体测量学、古生物学和中国历史,可见他与皮尔逊的科学进路亦有合拍之处。据傅斯年回忆,他本人常谈的通论科学方法的书是彭加勒、马赫、皮尔逊和罗素的,此外还有普朗克、爱丁顿和金斯的,丁文江说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书是他读过的。由此可见,丁文江十分熟知皮尔逊,他在论战中也确实是以马赫、彭加勒,尤其是以皮尔逊的科学哲学和科学观锻造自己的思想武器的。 在“玄学与科学”一文中,丁文江揭示出,张君劢的议论的来历,一半由于迷信玄学,一半由于误解科学,以为科学是物质的机械的。针对张君劢等人附和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中的观点,丁文江强调说,纵使欧洲文化纵然是破产(目前并无此事),科学绝不负这种责任,因为破产的大原因是国际战争。对于战争最应该负责的人是政治家同教育家、玄学家,这些人仍然是不科学的。而他们却丝毫不肯悔过,反要把罪名加到纯洁高尚的科学身上,说他们是“务外逐物”岂不可怜。他义正辞严地斥责玄学真是个无赖鬼——在欧洲鬼混了二千多年到近来没有地方混饭吃,忽然装起假幌子挂起新招牌,大摇大摆地跑到中国来招摇撞骗。 如果说丁文江的上述言论继承了皮尔逊的反形而上学和为科学的精神价值辩护的思想进路的话,那么他在阐述科学本性和科学知识论时,基本上沿袭了皮尔逊的科学哲学。他在谈到科学的范围、材料、方法和目的、价值时说,我们所谓的科学方法,不外将世界上的事实分起类来,求它们的秩序。等到分类秩序弄明白了,我们再想出一句最简单明白的话来,概括这许多事实,这叫做科学的公例〔定律〕〔7〕。 不过若是所谓事实,并不是真的事实,自然求不出什么秩序公例。他还说: 科学的材料是所有人类心理的内容,凡是真的概念推论,科学都可以研究,要求研究。科学的目的是要摒除个人主观的成见——人生观的最大障碍——求人人所能共认的真理。科学方法是辨别事实的真伪,把真事实取出来详细地分类,然后求它们的秩序关系,想一句最简单明瞭的话来概括它。所以科学的万能〔8〕,科学的普遍, 科学的贯通,不在它的材料,在它的方法。 丁文江完全赞同皮尔逊关于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观点。他表示,科学不但无所谓张君劢所说的“向外”,而且是教育同修养最好的工具,因为天天求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使“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无论遇见什么事,都能平心静气去分析研究,从复杂中求简单,从紊乱中求秩序;拿论理〔逻辑〕来训练他的意想,而意想力愈增;用经验来指示他的直觉,而直觉力愈活。在这里,他也赞同皮尔逊的优生学思想,认为近年来生物学上对于遗传性的发现,解决了数千年来性善性恶的聚讼,使我们恍然大悟,知道根本改良人种的方法,其有功于人类的前途,正未可限量呢? 在论述科学的知识论时,丁文江用书櫃子代替皮尔逊的黑板为例,阐明何谓物何谓质。他和皮尔逊一样,也借用了摩根的术语“思构”〔构象〕称外部客体。他用刀子削铅笔削破手指代替皮尔逊的膝盖碰到桌子尖棱为例,阐明“觉官的感触”〔感觉印象〕过程。他得出与皮尔逊相同的结论:无论思想如何复杂,总不外乎觉官的感触。直接的是思想的动机,间接的是思想的原质。我从我们自觉〔意识〕现象推论起来,说旁人也有自觉,是与科学方法不违背的。科学中这样的推论甚多。他进而表示: 心理上的内容至为丰富,并不限于同时的直接感触,和可以直接感触的东西——这种心理上的内容都是科学的材料。我们所晓得的物质,本不过是心理上的觉官感触,由知觉而成概念,由概念而生推论。科学所研究的不外乎这种概念同推论,有什么精神科学、物质科学的分别?又如何可以说纯粹心理上的现象不受科学方法的支配? 丁文江在这里显然借鉴了皮尔逊的感觉论以及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并无严格的界限、科学的范围也包括心理现象等见解。而且,他像皮尔逊一样认为,凡常人心理的内容其性质都是相同的。觉官的感触相同,所以物质的“思构”相同,知觉概念推论的手续无不相同,科学的真相才能为人所公认。藉于此,他借鉴皮尔逊的合法推理的准则,提出概念推理的三个原则。 丁文江把上述科学知识论概括为存疑的唯心论(skepticalidealism),并认为凡是研究过哲学问题的科学家,如赫胥黎、达尔文、斯宾塞、詹姆士〔詹姆斯〕、皮尔生、杜威以及德国马哈〔马赫〕派的哲学,其细节虽有不同,但大体无不持这种哲学。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