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提出要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是我国微观基础重构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数量、规模和范围空前增大,全国性的企业重组的浪潮异常高涨;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资产重组认识上的七大误区。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误区一:贪大图快代替了求大求强 “中国企业要不要以进入世界500强为目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成为我国经济界、新闻界、学术界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源于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给国人带来的紧迫感。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劣势显得十分突出。我国的一些名牌产品已被外国品牌所取代,一些行业已由国外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必须尽快构筑我国自己的“航空母舰”与之抗衡。 500强不仅仅是“大”,更重要的是“强”。 如海尔人所说的那样:“要想最大,先争最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出真正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样的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的,它具有生产、营销、技术开发、财务控制功能,并兼有融资和资产经营功能,可以发挥企业的群体优势。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在发展企业集团中步入了用盲目贪大代替求大求强的误区。有些贪大图快凑“大个”,整个行业成建制地变成一个大公司;有些硬性“拉郎配”组建企业集团,由于集团公司总部实力不强,形不成核心,对成员企业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其结果是“集而不团”;有些则“快速催肥”,兼并许多没有什么优势的企业成了泥足巨人,其结果往往是消化不良,有的甚至被所兼并的企业拖垮。这些做法十分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在求强中得大,这是世界上名优企业发展、扩张的共同规律。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在这个基础上,争长久之优势。 误区二:低效益扩张代替低成本扩张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国家为了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给予了企业并购、资产重组越来越大的政策支持。为了推进国企改革,缓解企业的不良债务。这对于一些企业确实是实行“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可以通过冲销目标企业的债务,减少其资产数额,然后以较低的出资收购实际价值较高的资产。 应该看到,收购兼并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经营活动。西方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以套利为目的的财务收购,还是以资产整合为目的的经营收购,成功率都不到一半。前不久,美国惠而浦公司不得不宣告对两家投入巨资的合资企业进行转让,准备放弃北京惠而浦雪花和深圳惠而浦蓝波。据讲惠而浦公司此举可能损失人民币高达3亿元。 国内也不乏因兼并收购后救不活别人,而把自己拖垮的例子。 对购并企业来说,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购并目标企业能否从较低的价格获得其资产,而在于是否拥有技术、管理、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企业购并成本略高一点,也能获得成功;反之,缺乏这些优势,即便无偿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也可能失败。因此,我们必须走出用低效益代替低成本的认识误区,克服只看成本,不讲效益的倾向。 扩张成本是高还是低,需要全面度量,特别是要善于从效益看成本。首先,企业扩张成本的高低必须同能否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相比较。符合企业战略方针的,高成本扩张可能带来理想的收益,这种扩张的成本从长远看就是低的。相反,低成本扩张的结果可能是惨重的代价,极高昂的成本。其次,不能简单计算会计成本,而忽略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不仅仅包括会计列支的成本,还包括不从事该类活动而从事其他某种活动所放弃的收益。最后,要全面计算购并前后所需的各种费用。包括前期谈判、合同的签定和执行的费用;购并后进行的技术开发、项目投资、设备更新、经营管理、产品调整、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及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所付出的代价。 误区三:经济规模代替规模经济 一些企业集团和有关部门的同志看到我国企业集团与国外大企业相比,从资产、销售额等方面看,都规模小,规模不经济;于是,竞相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争上大项目,企业规模扩大了,但经济效益却未上去,有的反而下降了。因此,当前我们要特别警惕步入用经济规模代替规模经济的误区。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节约和规模效益,即在技术水平不变时,因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逐渐下降,收益不断递增。现在,有些地方把产业结构类似的企业简单“归堆”,这样一来,确实可以在短时期内把企业的销售额、资产规模做大,但企业的内涵如科技研究与开发水平、管理水平等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样的企业规模扩张,不是建立在内部的专业化和协作的基础上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把“大而全”变成“大大全”而已,又怎么能取得规模效益呢?弄不好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反而把核心企业、把好企业拖垮,最后一死(破产)一片。 党中央提出的组建“四跨”集团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创牌造舰,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优势。其最大的目的还是试图在市场竞争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经营的最佳选择。从终极意义上来说,规模经济不在于企业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是否形成优势、形成竞争力、形成最佳效益。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