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工作实践中,出现了各种错误倾向和苗头,应该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着力予以矫正。 一、无的放矢。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制度改革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予以解决,心中无数,工作中往往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随意性、盲目性很大,看似作出了不少努力,进行了不少“改革”,但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这种无目的的改革行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引起注意。改革要有目的地进行,就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着眼全局,立足现实,分阶段制定改革目标,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落实。只有牢固树立明确的改革目标,才能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效。 二、生搬硬套。一些地方和部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不是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拿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而是习惯于照抄照搬外地做法和经验。这样不仅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且给改革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阻力,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是不系统;二是不一定切合本地实际,没有针对性;三是不具有创见性。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既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要坚持学习与借鉴相结合。重在立足本地实际抓改革,在解决根本问题上下功夫。 三、避重就轻。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干部工作和干部制度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改革中不善于或不愿意抓难点和重点,不敢或不愿触及主要矛盾,对干部制度中存在的急、重、难、险问题往往视而不见,抓来抓去就是那些不关痛痒的“鸡毛蒜皮”,难以取得改革的新突破。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往往就是改革的重点所在,越“难”越体现其重要和关键,不花大力气是写不出大文章的,因此在干部制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克服避重就轻的现象,勇于抓重点、攻难点,大胆探索,力求取得干部制度改革的新突破。 四、单兵挺进。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习惯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干部制度改革,不能正确把握干部制度改革与其它各项改革的紧密联系,往往就某项干部制度改革某项干部制度,单兵挺进,结果无功而返。这些年来各地干部制度改革的许多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实现干部制度改革的新突破,就必须树立全局意识,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干部制度改革与其它各项社会改革的关系,在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支持、促进和推动其它各项改革,以实现改革的整体联动,相互配套,为干部制度改革争取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隔靴搔痒。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改革注重形式,只做表面文章,不触及问题的实质,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实质性效果。这种做法,要么是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工作水平有限,要么只是把改革当成一种欺上瞒下的手段,沽名钓誉。比如在干部实绩考察问题上,有的地方研究制定了不少措施、制度,实际工作中也在操作,但由于弹性大,效果并不太明显;又比如,选拔干部如何坚持群众公认,这也是大家长期探索的一个难题,有的地方也作出了不少规定,但选出的干部仍然不能得到群众公认;对干部的监督更是难有突破。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要害、抓住实质,没有在症结问题上下功夫。干部制度改革要取得新进展,就必须抓住根本、突出要害。 六、投鼠忌器。有的领导有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愿望和要求,但真正干起来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既怕造成名誉上的损失,也怕改出矛盾,触及自身利益。因此对改革缺乏勇气,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工作中亦步亦趋,最终造成了干部制度改革的被动。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只要有利于干部的选准用活,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人民满意、群众支持,就要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坚决排除阻力,认定目标,奋发进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七、急功近利。有的领导不遵从干部制度改革的基本规律,不注重做好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等等,只是着眼于眼前,着眼于制造轰动效应,只在形式上一味求新,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在人们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力和外部环境等都还十分脆弱的情况下,进行超前的、不切实际的所谓制度改革工作,急功近利,造成不利影响和不良后果。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勇于探索,又要稳妥进行。决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超越自身的工作实际,违背改革的客观规律。 八、否定一切。有的领导认为改革就是要否定过去,否定传统,因此只强调改革中创新的一面,而忽视了改革中合理继承的一面,把继承与创新简单地对立起来,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经过研究、实践和总结而形成的许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经验盲目地予以否定,有的甚至对党的干部路线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都予以排斥,这是党性不纯、使改革走向歧途的典型表现,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实行干部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任何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和极端有害的,必须坚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