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无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和环境,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一、兼顾三大效益,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互相渗透的社会再生产系统。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得以持续进行的物质基础。然而,农业生产中所依赖的某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淡水、森林、草地、矿产和生物物种资源等,在地球上都是有限的,消耗掉了就不能再生。过去,一方面,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和经济社会在物质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或者为利润最大化所驱使,采取掠夺式和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使许多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实践证明,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虽然取得了一时的“繁荣”,但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这是一种短视的缺乏远见的发展观,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必须确立新的长远发展战略,这就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这一战略的要求,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严格保护好自然资源。如耕地、淡水、森林、草地等。防止沙化及人为破坏;特别是对于基本农田,要严禁改作非农用。 2.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污染,真正做到青山绿水常在,永续利用。 3.建设生态农业。开发生物能源和有机肥料,种地养地,培肥地力,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4.认真贯彻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发展节约型经济,综合利用、多次重复利用自然资源和稀有珍贵资源,积极开发替代资源。 5.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凡涉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都要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对各种资源进行保护、治理、开发和利用,严禁一切违法犯法行为。 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实行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城乡关系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总称,它实际上包括了若干极其重要的内容。首先,城乡关系反映了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其次,城乡关系反映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三,城乡关系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乡关系是不够协调、不尽合理的,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大大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最终也使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可靠的依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策的调整,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建立统一的城乡大市场。当前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城乡商品货畅其流,工农产品交换得以顺利进行。 2.继续敞开城门,真正使城乡开通。要撤掉城市设置的一切关卡,放开让农产品直接进入城市,让农民进城经商、搞劳务、办企业;同时,鼓励城市的科技与管理人员、技术工人、退休人员到农村领办、创办、帮办企业,引导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生产力要素向农村流动。 3.合理调整城乡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农副产品的初加工和中加工,应当主要放在生产基地的乡村进行,城市再不宜增加这方面的加工能力,原有加工企业也应向高技术深加工转变。对某些矿产资源要划出一块,让当地农民集体有组织地进行开发,一些零星的矿产资源则应全部放开让农民开发。 4.继续发挥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功能。运用价格、税收、财政、投资、金融、利率等经济手段,调整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经济利益关系,合理确定城乡居民的经济负担和收益分配关系,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并使之逐步缩小。 5.加强农村集镇建设。以农村原有集镇及新发展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工业小区为依托,集中生产力布局,加强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的小城镇或大中城市的卫星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6.继续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如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流通体制和流通渠道、金融体制、税收体制等,都要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则出发,深入进行改革,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努力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新形势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是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尽快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在更深层次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则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以科技进步、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等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使其质量和效益有一个持久的大提高。这两个转变的内涵和目标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对于象甘肃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说,实行两个转变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体制上,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和壮大农民自觉自愿的多种集体经济形式,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为农户发展商品经济服务的功能。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农业进行引导、支持和保护,使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增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于规模化经营,则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走小群体形成大规模的路子,或以农户为基础联合集聚扩大规模的路子。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无论指导和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部门,还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都要实行第二次思想转轨,即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主要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就是要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从推广适用的先进技术和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入手,着力改变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落后习俗,引导农民走依靠科教、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加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找到一条全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