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外贸易的增长因素及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八五”以来的贸易增长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化趋势并不明显 通过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特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在这里主要将进出口总额分解为商品价格和数量两个因素,分析因素变化对进出口增长变化的影响程度。 首先从出口商品中选出23种主要商品,分别计算1995年以“七五”末的1990年为基期、1996年以1990年和1995年为基期的各种综合指数(见表8)。计算结果表明:1995年与1990年相比23种主要商品的出口额增长了21.6%,其中出口商品数量增长了24.4%,价格下降了2.3%。由此可见,“八五”时期的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出口商品实际数量的增长所造成的,贡献率高达113%;另一方面,出口商品价格由于受劳动生产率提高、物价变化和高附加价值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下降,在此,可以测算出反映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指数,即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化倾斜的程度。计算结果说明,“八五”时期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因素影响程度大约为102.2%,也就是说,比重有所提高的出口商品其价格实际下降,而且由于技术革新作用带来价格下降的商品出口有所增长。1996年这23种商品的出口比1995年下降了8.6%,是由于出口数量下降5.4%和价格下降3.3%的影响所致,其中数量下降的贡献率比价格下降的影响高出2.8倍。
根据24种主要进口商品的统计,可以对影响进口总额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1995年与1990年相比,进口金额增长了1.25倍,主要是进口数量增加2.33倍和进口品价格降低3.4%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认为,进口品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外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影响,而结构优化指数达到107.4%,说明由于技术进步原因而价格下降的商品进口增加幅度较大。1996年与1995年相比,24种商品的进口额下降了6.4%,其中由于进口数量的减少使进口额减少5.1%,由于价格的影响使进口额减少1.4%,数量变化的贡献率是79%。 就这些商品而言,1995年与1990年比较的贸易条件上升了1.1%,1996年与1995年比较的贸易条件下降了2%。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八五”以来对外贸易的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商品数量的需求是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推动因素。相比之下,6年中出口商品高附加值化的倾向并不明显,结构优化程度仍然较低,并带来贸易条件提高缓慢的负面效果。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中受国际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较大,向高附加值化结构转变的倾向较为明显。 2.“八五”以来中国参与国际水平分工的程度有所提高,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仍然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工特征 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各国之间广泛进行着同类产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这种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的现象是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所无法说明的,反映了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和规模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化生产过程中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根据199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类章分类统计计算的结果显示:在中国对世界的16类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有6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80%以上,按指数值大小顺序排列,依次是光学以及医疗器材(94.5%)、金属及其制品(90.2%)、珠宝贵金属(90.1%)、化学工业品及其相关产品(89.5%)、运输设备(87.7%)、木制品(86.7%)等。另外有3类产品的指数值在20%以下,从小到大排列依次是鞋帽伞类制品(10.1%)、艺术品(11.3%)、杂项制品(19.6%)等。由此可见,在我国对全世界的贸易中光学医疗器材等类产品的水平分工程度相对较高,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价格和产品的多样化方面:相反,鞋帽、杂项制品等仍然处于垂直分工程度的较高水平,由于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仍然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其他如造纸、纺织、矿物材料制品等水平分工的程度也比较低。 在中国的对美贸易中,只有机电产品(92.2%)、塑料与橡胶制品(87.5%)、光学医疗器材(85.1%)等3类商品的相同产业内的贸易程度较高,其他大多数产品都表现出垂直分工较强的特征,其中鞋帽伞(2.0%)、杂项制品(9.7%)、纸及纸制品(28.0%)等尤为明显。在全部16类工业产品中,除去塑料与橡胶制品之外,其他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国与国的双边贸易中,优势互补的贸易机制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 1996年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中仅有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产品一项产业内贸易程度(93.7%)比较高,其余的指数值都在80%以下,其中珠宝贵金属、运输设备、光学医疗器材等3类在70%—80%的范围内,纸及纸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矿物材料制品、贱金属及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器材等位于40—70%的范围内,还有5类商品低于40%。与中国对全世界的贸易结构相比,日本仅在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产品、纸及纸制品、杂项商品等3项上超过平均水平,其他各项与平均水平相差甚远。此外,与对美贸易的指数水平比较,中国对日贸易在资源性和基础材料产业方面的水平分工相对较高,而在资金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品领域则相对较低。因此,中国与日本的生产分工带有典型的垂直分工特点。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与日本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同时也表明日本在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方面的市场开放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见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