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扶贫济困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摸索出许多很好的做法。这里主要介绍几个地区的情况。 新疆哈密:合力扶贫 异地搬迁 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 新疆哈密地区的许多贫困地方地处高寒山区或荒漠地区,交通不便,水源奇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哈密地区为解决边远山区农牧民的贫困问题,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出“三位一体”合力扶贫和异地搬迁开发脱贫的新路子。 (一)“三位一体”合力扶贫 “三位一体”合力扶贫是近年来哈密地区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组织形式是由地、县(市)五套班子,中央、自治区驻哈企业和地、县(市)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及农业技术部门,三个方面融为一体,组成扶贫班子,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其特点是将党政班子综合协调职能、企业经济实力、科技部门的技术优势与贫困乡的积极性有机结合,形成扶贫攻坚的合力,促使贫困乡解决温饱问题,早日脱贫致富。 “三位一体”各方的主要职责是:承包班子主要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帮助贫困乡制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规划,负责重大扶贫措施的组织与实施。参与扶贫的企业主要是按照“三位一体”扶贫要求,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有条件的还要帮助贫困乡兴办乡镇企业,拓宽增收渠道。科技部门主要是按照“三位一体”扶贫的总体要求,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贫困乡制定科技扶贫规划,派出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实施科技扶贫规划,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帮助贫困乡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三位一体”成员单位所属党支部分别承包一个贫困村,帮助贫困村抓好党支部建设,选好配好村支书,并制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 “三位一体”成员单位所属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每人承包一个贫困户脱贫,所属的科级干部两人承包一个贫困户脱贫。 由于“三位一体”扶贫承包严格实行承包对象不脱贫则承包班子和配合协作单位不脱钩的管理办法,这种扶贫形式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位一体”扶贫措施覆盖了哈密地区最贫困的20个乡、80 个村, 近1200个贫困户,经过帮扶的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有的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的已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途径,有的己走向富裕。 (二)异地搬迁开发扶贫 异地搬迁开发扶贫有两种形式:一是集中搬迁连片开发,二是插花安置。实行集中搬迁连片开发,有利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集中人、财、物力,特别是集中各种分散的可利用资金;有利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兴办教育、文化、卫生、邮电等社会事业,有利于对搬迁农牧民集中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指导,尽快改变其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行插花安置,有利于依靠社会力量,以富带贫,以富帮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缩短贫困人口脱贫时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负担。 哈密地区在扶贫工作中,插花安置的原则:一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二是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方便生活。三是不分先后,新老农牧民一视同仁。四是坚持个人投资与集体扶持相结合。哈密地区对插花安置贫困户制定出各种优惠政策,如:安置贫困户在山区的牧畜草场有继续使用权;免征安置当年的粮、油征购任务,免收当年的农业税、水电费等。哈密地区扶贫搬迁的实践证明,插花安置贫困户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扶贫措施,与集中搬迁相结合,可以使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宁夏:窖水节灌 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宁夏的国家级贫困县全部集中在回族聚居的西海固地区。西海固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地区,水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扶贫开发的核心问题。 (一)窖水节灌及其意义 1990年以来,海原县冯川村和固原县倪壕村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创造出窖水节灌技术,这一希望之光立即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多次实地考察,帮助解决难题,并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典型经验,使群众性的打井打窖形成热潮。目前,西海固8 县共打水窖19万眼,发展窖灌面积30多万亩。实践证明,在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的干旱带片实施窖水节灌工程,实现了秋雨春用,备水抗旱,使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移,从根本上克服了春、夏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实现了由过去的只解决人畜饮水向发展农业生产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浇地向浇庄稼转变,为西海固地区摆脱干旱缺水探索出一条新路。 由于窖水节灌投资少、见效快,群众容易接受,已在近几年的示范推广中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坚定了干部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信心。经过90年代连续5年的大旱, 不少人认为山区没治了,一些人穷则思迁,坐等移民搬迁。通过窖水节灌工程的实施,干部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坚定了立足本地治穷致富的信心。二是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稳定与否,关键在于家庭经济能否维系和发展。如果农民长期得不到温饱,就会影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而窖水节灌工程充分发挥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功能,适应当前贫困山区生产力水平,不仅为家庭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为整个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经久不衰的活力。三是推动了旱作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经营转变。实施窖水节灌工程,既促进了旱作农业向灌溉农业发展,也使先进的农业增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只要依靠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充分蓄积利用有限的降水,再综合利用地膜覆盖等技术,旱作农业不仅能实现抗旱保收,而且完全可以实现“两高一优”的目标。四是探索出兴水治旱奔小康的新途径。一些搞了窖水节灌的农户,不仅开发了水浇地,还利用蓄积的窖水种植地膜玉米、栽果树、种药材,发展日光温棚,并利用作物秸杆养牛、养羊,闯出一条“开通水路,断旱路、奔富路”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