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政界、经济界、学术界、社会舆论界开始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热烈讨论。人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谈论全球化问题,至今没有、而且也不会有一种统一的观点。全球化涉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总体趋势的判断,涉及资本主义未来前景的预测,对于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三个有代表性的刊物——《议会周报》的副刊《政治与现代史》、左派的《社会主义》杂志以及在新闻界有广泛影响的《明镜》杂志近年来所发表的部分文章的具体分析,就全球化研究所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一综述。 一、全球化概念的定义 关于全球化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卡尔·海因茨·巴奎博士在《政治与现代史》1995年第49期上发表的《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与后果》的文章说:“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在这里一开始就遇到困难,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肯花气力对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时髦词汇作出界定,或者至少对它的意义作出合理的限定”。巴奎认为:“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根据这种见解,世界出口率越高,跨越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比例越高,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全球化。”然而巴奎对于这个定义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全球化概念除了这种量的维度以外,还应有一种质的维度。 科隆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斯博士认为:“全球化这个概念具有多种含义。目前,它几乎成了一种标语口号,用以描述任何一种方式的国际关系和市场的国际化。就是在科学著作中,也被理解为各种不同的内容,没有统一的定义”。“困难首先在于这个专业术语描述的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不仅如此,还有人经常把全球化的后果也当成定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化——概念与基本设想》,载于《政治与现代史》1997年第33/34期合刊)。他在文章中引述了德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斯和奈杰尔·斯里夫特关于全球化所下的定义。曼·卡斯特尔斯说:“我们把全球化理解为在实时内、在这个星球范围内统一运作的一种经济。这是一种在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完全相互依赖的经济”(《欧洲城市、 信息社会与全球化经济》, 载于《城市研究》1993年第84期)。奈·斯里夫特间接地下了一个定义,他把这个概念分成五个过程:(1)信贷资金的筹集、发放和使用日益集中化, 并由此产生金融业对于生产的统治日益加强。(2 )“知识结构”与“专家系统”的作用日益增长。(3 )全球范围内卖主控制市场的局面日益发展。(4)一个跨国经营者阶层的发展。(5)一种跨国经济外交的出现以及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全球化、调控、城市化》,载于《城市研究》1994年第31期)。 于·弗里德里希斯总结说:“全球化的过程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不断强化的网络化。 ”他把这种不断强化的网络化概括为三个要点:(1)依赖性的设想。这种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对于所有参与者都产生反作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不仅调控各民族的发展,而且还调控各城市与城市地区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制约了各个家庭和个人的发展。(2 )转移的设想。由于科技产业革命导致的信息传送成本、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跨国公司把它的部分生产部门、以及部分服务和监督职能机构转移到低工资国家,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越是发展,这种国际网络就越扩大。(3)集中化设想。全球化的势头越猛烈, 越是把企业的各部分业务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的许多生产基地,对于监督控制和协调工作的要求也就越强烈。而这种协调组织工作的任务也就更多地集中到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城市中,使这些城市发展成为极其专门化的服务中心。 德国左派学者约阿吉姆·比朔夫在1996年第1 期《社会主义》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全球化——世界经济结构变化分析》的文章说:“经济全球化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里说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各大洲、各民族都处于一个联系紧密的生产、商贸、信息和通讯网络之内。”他认为,人们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论自80年代初以来工业和服务产业部门在跨国国际化方面所达到的新的质量:(1 )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已达到一种新的规模,已经能够把现代工艺技术同各国经济基地最有利的成本结构结合起来,使这些生产基地彼此竞争,这就会使资本增殖的条件在创造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巨大改善。(2 )由于这种国际化,民族国家的经济界限已被冲破,民族国家的调控职能已被削弱。(3)在80年代, 跨国康采恩的活跃导致了金融体系的结构转换。他说:“这些论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命题:在80年代期间,这些跨国公司触发了世界经济的一种结构转变,接着金融资本与货币资本也发生了一种形式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来,所谓‘四处流动’的金融资本不过是全球化最明显的表现”。“全球化涉及的中心是金融市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经济渗透也导致了金融领域的变化”。“货币资本现在通过发展新的金融中心,对原有以美元为轴心和支撑点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瓦解作出反应”。“今天很大程度上不受控制、没有国籍的金融产业部门和彼此相互竞争的民族国家金融体系之间存在一种二元结构”。比朔夫特别强调全球化的区域限定,他说:“与其说全球化是指由于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质的变化而把所有地方都纳入市场和市场发展,不如说它指的是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经济空间的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结。绝对不会由于全球化而使一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中心区域和边缘地带之间使前者居于主导优势地位的世界经济结构瓦解。相反,由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这个资本主义中心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因此,全球化是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结构变化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