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途径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任务。这一论述既坚持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突破了一些传统的看法与框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勿庸讳言,人们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是没有疑问。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多少有点心存疑虑。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削弱公有制经济,是否等同于“私有化”,是否会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所以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确实是节节上升,公有制经济比重的确有所下降。但是,应当看到,这些年公有制经济比重的下降,并不是规模的萎缩,相反其绝对值是大幅度增长的。据最新统计,截止1996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658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继续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稳步增长。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8万亿元, 其中公有经济提供的为5.2万亿元,占76%。 公有经济在我国就总量来说仍占主导地位。在公有经济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经济为2.8万亿元,占40.8%,集体经济为2.4万亿元,占35.2%。国有资产结构也得到调整,以邮电通信业、电力工业、铁路运输业等为代表的基础工业,国有资产总量为11363.1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7.8%和21.6%, 在企业国有资产的比重由1995年的24.8%,上升到1996年的28.1%,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1996年全国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为1万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为8776亿元(国有经济6000 多亿元,集体经济2700多亿元),公有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8%。实践证明,在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公有制经济在不断壮大,并没有出现“私有化”的趋势。过去我们不顾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片面追求所有制关系上的“一大二公”,搞穷过度,以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我想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力水平,空谈生产关系的过渡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应该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其他一切都必须服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决定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原则是:“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也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我想这是我们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努力寻找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我们不仅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深入探索所有制理论,更重要的是,应在改革的实践中,努力寻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所有制、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不同层次的问题,既密切相联,又相互区别。把所有制的根本属性与其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和一定经济体制条件下所表现的结构和所采取的具体有效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是从整体上全面认识所有制问题的基本方法。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财产组合、支配方式、治理结构等社会微观层次上的具体体现。具体到企业,是与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资本的组合方式和资产的经营形式交织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其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交错性和渗透性。因此,要努力寻找同一所有制的相同和不同的实现形式。其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不仅要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实现形式,而且要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具体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三)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地位以及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现象。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由于长期政企不分,缺乏竞争机制,历史包袱沉重,仍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缺少活力,经营困难。因此,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是直到1996 年,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占40%多,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如电力、石油、天然气、石油加工、冶金、交通运输、化工等,特别是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等属于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更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发生亏损。首先是负债率偏高。截止到1996年底,国有企业负债率为65.9%,其中半数企业的负债率超过80%,如果排除资产中的损失挂帐,实际负债率还要高出8个百分点。 这就使企业的利息负担重,资产紧张。其次,企业富余人员多,一般占职工的15%到20%,这就使企业难以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国有企业社会负担重,不能同其他非国有企业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