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人们纷纷发表文章、谈话,顾后瞻前,纵横捭阖,高谈阔论,各陈己见,早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思即将过去的一百年,展望未来的一百年。在各种反思和展望中,最根本的是对人自己和人所创造的文化的反思和展望。本文拟对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作一简要回顾,并对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一、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折的时代。有思想家曾称三百年前明清之际之中国社会是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20世纪的一百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古未有的大变局。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1994年新中国成立,终于结束了百年民族屈辱的局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走过曲折的道路,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而把中国社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大变革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嬗变与重构。20世纪的中国文化经过连绵不断的震荡而发展到今天,又被置于计划经济的社会文化时代向“市场经济”的社会文化时代转换的社会情景之中,其变化之深刻是毋庸置疑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唯意志论、生命哲学等大规模涌入中国,经过传统与反传统的激烈冲突、东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同时,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融合和冲突中,中国的文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转变,即使中国文化进入了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并成为这个格局中的一个独立的文化星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敬恒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打倒孔家店,反对封建主义文化方面形成了统一战线。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有三大根本差异:第一,西方民族崇尚斗争性,中国崇尚妥协性;第二,西方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第三,西方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中国以伦理为本位。陈独秀痛斥东洋民族具有“卑劣无耻之根性”,作为东洋文化代表的孔子之道不能用来组织国家社会,而应“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鲁迅认为学习西方决不是仅仅学习它的富有、路矿甚至立宪政体,光有这些是不成的,必须对中国民众灌输西方文化精神。他认为,欧美之强,以是炫天下者,则根蒂在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则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李大钊也指出,东洋文明主“静”,而西洋文明主“动”,主张中国应全部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动”的文明对“静”的文明进行彻底扫荡,表现出对西方科学与民主的强烈向往。胡适认为封建文化与封建礼教、制度的关系是唇齿相依、互为表里的关系。中国不只物质机械不如人,一切政治道德、知识、文学、艺术等都不如人,主张“很热烈地颂扬西洋近代文化”,主张“往西走”,采纳西方议会民主制,走以英美为楷模的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全盘西化”的观点。 这一时期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则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和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忧虑,强调东方文化的优越性,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竭力维护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他们反对对于西方文化全盘承受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是精神的,西洋文化是物质的。所以胡(适)先生喊的口号叫大家“往西走!”而梁(漱溟)先生喊的口号叫大家“往东走!”梁漱溟认为欧洲近代的路和俄国的路都是走不通的,中国只能走自己的路即所谓“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一条东方精神文明+西方物质文明的特殊发展道路。梁漱溟先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言人和现代新儒学的创始人。继其后的熊十力、冯友兰等都基本上遵循着这条原则,向往着一条东方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 李大钊等人则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由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中国应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的武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思想文化的社会根源。他们把反封建主义斗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上升到争取社会解放的高度,从而推动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解放。 至此,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全盘西化派、文化保守派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三派之间相互交锋的格局基本形成。这一时期所进行的“东西文化论战”、“文体论战”、“科玄论战”等基本上都在这三大阵营之间展开。全盘西化论者只看到中国文化的落后和缺点,而不了解中国文化也含有优秀传统;文化保守派只看到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缺陷。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正确的观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槽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6—708页。 )这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正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