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外国友好人士倡议下,经过各派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中国广阔的大后方适应着战时的迫切需要,兴起了工业合作运动。它以工业生产为目标,采取合作化的方式,组织民众进行生产。这种生产自救方式,对于支援长期抗战,克服经济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它的发展和成就,在中国战时工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时曾被誉“经济国防线”。 工合运动的开展对于战时经济建设、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首先,工合运动有力地补充了战时经济的不足,及时生产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支持了长期抗战,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其次,工合运动在帮助抗日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增强了前线作战部队对敌斗争的物质力量。第三,工合运动培养和培训了一批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他们不仅是当时工合运动中的中坚力量,而且在日后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推进国民教育,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工业合作社组织是最基本的一种民主形式,它的发展含有促进民主政治的作用。它的生产方式是合作互助互惠的,它非但能救济民生、调剂劳资间的纠纷,还能推进战时教育。第五,工合运动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民主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提高和扩大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影响。 抗战初期萌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并在国际友人的支持下,一度有较快发展,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以及国民政府政治压迫和经济摧残,迅速调零走上衰落道路。中国工合运动的历史证明:旧中国手工业由于资金短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先天弱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交相煎迫之下,破产是不可避免的,更无法向现代工业迈进。这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手工业命运的悲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