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从它建立时起,就是代表乡村豪绅地主阶级和城市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在其统治下,总的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以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并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联系起来,有重点地进行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工业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举措作一评述。 一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8月8日,蒋介石又在成都通电全国,列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1〕同时, 南京国民政府还决定发展重工业以充实国防、加强西北国防经济建设、修筑滇省通江通海通缅铁路等。1936年7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总会,蒋介石自任会长,督导建设。1937年2月,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国经济建设方案》。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措施纷纷出台,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视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业建设为重点,投入的财力较重,成效较为显著。 在财政金融建设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改革税制,统一货币,健全金融机构。为了统一财政,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地方“苛捐杂税”,推行“统税”,同时改进关税,整理盐税。1934年3月颁布新盐法, 以自由贸易为原则,采取就场征税制。“关盐统”三税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但是这三税“收入呆定,很少弹性,不能适应战争爆发大量筹措战费的要求”,“一旦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国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关盐统三税在战时不但不易增加,而且会因而锐减”。〔2〕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开辟新税,主要是矿产税和所得税, 从10月1日起开征,当年就征得所得税648万余元,矿产税200万元。〔3〕 为了使国家金融走上正轨,南京国民政府从统一币制入手。1933年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凡公私款项及一切交易,均按一定比率用银币收回,不得再用银两。通过废两改元,统一了货币。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针对美国购银法案引起的白银外流、金融紧缩、物价低落的情形,在英国经济学家李兹·罗斯的帮助下,筹划币制改革。11 月4日,公布了“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币制改革,统一了全国货币,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财政金融局面,对于复兴中国社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还对地方财政进行整理,逐步健全金融机构,控制全国金融。1934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为增强中央银行的实力, 通过了《中央银行法》,将该行资本由2千万扩充为1亿元。1935年3月, 又对中国银行条例进行修改,将中国银行的资本由2千5百万元,增为4 千万元,官商股各半。4月将交通银行的资本由1千万元增为2千万元, 官股占60%,商股占40%。 6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原来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扩充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拨官股250万元,使其资本总额增为1千万元。〔4〕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就形成了以中央、中国、交通、 农民四大银行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机构。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还建立了以经营进口军火为主的中央信托局,和从事小额储蓄与居民汇兑的邮政储蓄汇业局。“四行二局”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支柱,垄断了全国的金融,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在交通建设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从公路、铁路建设,到航空、航运的开辟、疏理,成绩较为显著。1935年前,国民党依“剿共”需要,在交通建设上主要是搞公路建设,建成了七省联络公路,而铁路建设速度缓慢,成绩平平。1935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筑路步伐。11月25日,国民党五届六次会议,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原则和主要措施,作了较为明确的部署。南京国民政府认为,一旦抗战爆发,沿江沿海随时可能被敌人占领,大批军用物资必须依靠欧美输入,大后方交通运输与国际陆上通道极为重要,因此,必须确立交通运输有关线路的布局、技术标准和经营分工,以及财政负担、器材储备等一系列的政策原则。公路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了九大干线,到1936年6月, 除部分尚未竣工外,85%以上均已通车。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还很重视西南西北公路建设。1935年2月5日,蒋介石致电贵阳军政首脑,要求赶筑川黔、黔湘两公路。〔5〕1936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拨款300万元,兴筑西北公路。1937年3月,蒋介石又致电山西与河南军政首脑,要求将焦作至晋城、 单县至商邱两公路限于6月底完工,以加强内陆联系。到1937年, 全国公路通车路线已达11万公里,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全国公路网。 铁路建设是南京国民政府交通建设的重点。抗战前已建成的铁路有:粤汉铁路于1936年9月建成通车; 陇海铁路由灵宝至连云港完成全线通车;浙赣铁路分别完成了杭州兰溪段、金华玉山段、玉山南昌段;苏嘉铁路于1936年7月实现了全线通车;同浦铁路由大同至风陵渡于 1937年6月全线竣工;广九粤汉两路实行了接轨; 南京轮渡和钱塘江大桥建筑完工,使津浦、京沪杭甬、浙赣诸铁路连成一线。京赣、成渝、湘黔之铁路,以及潼关黄河铁桥已处于修建或设计筹备之中。从 1936 年到1937年7月,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共完成铁路建筑2030公里, 平均每年达1353公里,是1927年—1935年八年半时间年筑路速度的6.5倍, 成绩是很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