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崛起,而且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论的确立。一个给中国文化开一代新风的新文化,是以深刻的文化理论底蕴作为内在支撑的。这一理论一部分以直接的形态存在着,另一部分则以文化逻辑的形式存在于文化思想家的论证表述之中。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使五四新文化的文化理论凸现出来,是我们今天的任务。〔1〕近几年对五四新文化的讨论表明, 发掘和阐释五四新文化的文化理论依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五四新文化的文化理论大体可以分为文化的价值理论和认识理论。这种划分当然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关于文化的价值理论同样会有认识的属性,而关于文化的认识理论也会有价值的功能,在某些情形下二者是合二而一的。 五四新文化的价值理论有两个层面,一是文化选择,二是文化目的,两者构成了该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称为文化的价值观。所谓文化选择,是人们对某种文化成分或模式的倾向性态度和追求,因而是一种直接的价值选择。五四新文化的这种价值选择,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的直接价值目标是建立以民主、科学和白话文为基本构成的近代文明。而在后一时期,五四新文化的文化选择发生了某种分化。胡适等人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文化模式,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则逐渐演变为社会主义的文化模式。尽管在文化选择上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在文化目的方面却基本未变。所谓文化目的就是文化主体根本需要的价值说明,它是文化价值观中最高目标的层面,也是文化主体性的基本体现。不论是五四新文化的前期还是后期,虽然文化选择的方案有了变化,但在文化目的方面一直是为了一个“生活进步”的新社会,为了民族救亡。〔2〕民族救亡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情结, 也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作出新的文化选择的深层动因。不论是陈独秀、李大钊,还是胡适、鲁迅,都不能自外于这一点。陈独秀要“救济中国的危急及不独立”〔3〕,胡适则呼吁“我们的问题是救国,救这衰病的民族”。 〔4〕纵观五四新文化的语句,这是基本的指向。 所以,文化目的与文化选择在文化价值观中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文化选择归根结蒂是以文化主体的根本需要为转移的。人们之所以作出这种文化选择而不是那种文化选择,除了现实的约束条件外,不能不追溯到文化主体的需要。用胡适的话说,“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5〕这一价值逻辑在五四新文化中是客观存在的。 这一价值逻辑当然也存在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之中。就这点看,五四新文化与中国近代文化在价值观上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但是,五四新文化在文化价值理论上又确实有自己特殊的一面、与以往文化价值理论相区别的一面。在五四新文化价值理论的具体形式中,文化目的是民族本位的,体现了文化主体在根本需要上的某种绝对性;文化选择又并非是民族本位的,而是多方位的,体现了文化主体在文化选择层面上的某种相对性和从属性。虽然文化目的与文化选择之间的这种分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价值观发展所特有的情形,并且五四新文化的价值结构也可以视作这一情形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五四新文化的价值逻辑结构中,文化目的和文化选择之间的本位落差如此之大,从而它所囊括的文化选择空间如此之大,它所包含的文化历史矛盾如此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是五四新文化的文化价值理论〔6〕所特有的新情况。 二 文化选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认识,价值意识总是与非价值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对文化的认识可以停留在文化现象的描述上,也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五四新文化是近代以来对中西文化认识和选择的结果,它在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方面已经达到结构理论的高度,从而成为五四新文化整个文化理论的一个有机部分。五四新文化的文化选择是伴随着这一结构理论的形成而进行的。 这一结构理论主要是文化基位的理论。该理论的要点是:中国文化主要是家族本位的文化,西方文化主要是个体本位的文化。这一理论在整个文化认识的理论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五四新文化以前,中西文化的认识和比较主要还是在文化现象的层面进行的。到五四新文化时期,中西文化的研究和比较逐渐深入到文化结构的一般层次,在文化认识方面实现了某种飞跃。这方面以陈独秀为突出的代表。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在结构上的根本不同是:“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庭为本位”。〔7 〕西方文化因为以个体为本位,于是有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皆源于个体本位或出于个体本位之需要。中国文化因为以家庭为本位,于是有“尊家长、重阶级”,“国家组织,一如家庭,尊元首,重阶级”,于是有“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的被剥夺,“个人之生产力”的被“戕贼”。〔8 〕个体本位的内涵是把个体视为一切文化活动追求的最高价值,“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名与个人主义相冲突,实以巩固个人利益为本因也。”〔9 〕个体本位不仅表现在伦理和精神方面:“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10〕而且表现在伦理和精神方面:“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11〕每个人都应当有“个人意思之自由”。〔12〕 个体本位的文化认识理论是五四新文化建构的认识基础。五四新文化对民主、科学和白话文的选择,都能从这一理论层面得到某种说明。〔13〕以民主为例,五四的德先生是广义的民主先生,它是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狭义的)一系列原则的综合体。其中,人权是个体确认的本体原则,是个体本位的法权表现;自由是个体的活动原则;平等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原则;民主(狭义的,指多数决定、分权制衡和程序化原则)是个体的社会原则。这些都是个体本位的实现方式,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个体本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