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自9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从新的角度展开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现将主要看法综述如下: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应该首先从经济因素上去探索 《北方论丛》1991年第4 期发表的陈春梅的《“五四”运动爆发原因再探》一文认为,考察五四运动这一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不仅要从对历史事件发生直接影响的上层建筑诸多因素中去寻找,而且应该首先从经济因素上去探索。文章据此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乘机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中日民族矛盾,是引起五四运动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战一开始,日本就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了侵华步伐,妄图实现独占中国的野心,在对中国政府加紧控制的同时,经济侵略也得到进一步扩展,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英国。日在华的直接投资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到1919年,全国境内共有87家纱厂,其中日商就占了32家;日本输华商品从1914—1918年的4年间增加了一倍多, 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均为重要原料,而向中国输出的大部分是棉织品,造成对中国民族棉纺业的扼杀和摧残;日本还利用中日合办和借款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部门,更把中国的东北作为其侵略基地,在那里建立了许多垄断机构。可见,一战期间,日本扮演了侵略中国的主角,它的所作所为使其与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之一是“外争国权”。 2.北洋军阀政府对人民的经济盘剥,激化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促使五四运动爆发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和纷争的局面,战争带来了军费支出的空前增加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还发行各种公债,对各阶层人民横征暴敛,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因此,五四运动斗争目标之二是“内惩国贼”,反对国内的封建统治势力。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新的社会力量的壮大,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黄金时代”,由此使中国新兴的社会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在努力探求改变中国现状的出路,掀起空前规模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而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斗争性的加强,觉悟程度的不断提高,预示着这支新的阶级力量即将登上政治舞台。这样,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他们迫切地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迫切地要求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的解放。于是,在蓬勃发展的世界革命潮流的推动下,五四运动终于爆发了。 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经济关系是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在于各时代的经济。以往人们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多侧重于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而该文则首先着眼于经济问题,应该说这对我们更确切地了解这一事件的原因开拓了新的思路。 二、主观抱负与客观现实的巨大反差,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谢渝在1991年第4 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社会心理与五四运动的爆发》一文中指出,关于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传统解释,“虽然是正确的,但却不免失之笼统化和简单化”,为此,作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展开了新的分析。 社会心理学在对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进行研究时,往往注重对事件爆发前所形成的社会舆论进行分析,同样,研究五四运动爆发原因也得从运动前夕所形成的社会舆论入手。五四前夕的社会舆论,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而最后形成的。首先是问题的起因。这应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的“特殊事故”则是中国对德宣战。其次是引起社会议论。具体说来则是一战结束到巴黎和会召开前夕。由于德国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因而中国政府在开战中宣布的废止中德间一切协定的声明在国民中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反应。从内容上来看更加明确的提出了要求“收回青岛”,从参加议论关注人的数量和阶层看,比大战前更多,更广泛了。最后是意见的归纳。这一阶段是在巴黎和会至五四运动爆发之间,要求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青岛及各种主权的呼声在这个阶段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且为社会上层少数所采纳,并加以宣传、扩散,最终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其主要内容便是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寄予无限期望,形成一个很高的抱负。然而这个伟大的抱负在其实现过程中受到了列强的愚弄和破坏而告破灭。和会竟完全满足日本的无理要求,当这个消息传来,人们惊呆了,发狂了。社会心理学的挫折——攻击原理告诉我们,这时的中国社会必将出现了一个大范围的、人数甚多的“攻击性的反应”。从社会舆论传播中的伟大抱负转瞬变为外交的失败,希望化为泡影。主观想象与客观现实如此巨大的反差,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可能不义愤,进而由这种不可抑制的义愤化为争取国家民族权利的行动,最终爆发了五四运动。作者认为,我们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突然发生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人数涉及几千万并有若干阶层、阶级参加的革命运动。 上述这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分析是很有启发性的,它加深了我们对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为什么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索问题的认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不系统的、对社会存在比较直接的反映,它表现为人们的感情、情绪、意志、风俗、习惯、自发的倾向和朴素的信念等等。人们的社会心理为一定时期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初的动机、激情和意识材料。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社会心理做一番具体详细的研究,可以对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作出更全面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