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号 D 一 教育救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教育救国的主张多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救国的理论和实践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更多的学者对教育救国的作用则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教育救国主张是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物,它主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以挽救民族危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特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教育是救不了国的。今天,重新研究和认识教育救国的主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英国资本主义统治者于18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腐败的清王朝在战争中采取投降主义政策,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出卖国家主权。从此,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随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起来救国。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便出现了各种救国主张,而教育救国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育救国的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是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十八世纪开始,欧洲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过工业革命,西方各国特别是英国突飞猛进。中国则相反,清统治者长期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他们既拒绝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不注意发展教育事业,使人才奇缺。这是近代中国日渐落后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主张教育救国的知识分子是清楚的。所以,他们主张发展教育事业,废科举办学校,培养人才,以挽救民族,振兴国家。这是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是教育救国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主张教育救国的知识分子不但造舆论,而且有行动。他们在各地设立学堂,报馆和书局,从事教育工作。到二十世纪初,随着新式学校的设立,出国留学人员剧增,形成了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继承和发展了维新派教育救国思想,更加明确地提出,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发展教育,以“开民智”,“育人才”,“铸国魂”,“强民气”。他们在全国各地开办了大量学校,发展国民教育。他们主张普及小学教育,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等,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科学技术和应用型知识的教育,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辛亥革命后,教育救国的主张又有新的发展。许多知识分子本着“一为公众谋福利,二为人己求互助,三为社会促进化,四为国家增实力”的宗指,投身于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国民进步和社会进化。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每年在校各类学生约300万人,到1936年,在校的各类学生达1900万人。 由此可见,教育救国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三是教育救国的理论与实践在客观上培养了一批新的政治力量,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到十九世纪90年代,改良主义思潮发展成为改良主义运动,即维新运动,维新运动失败后,维新派知识分子发生分化,一些人转到了革命队伍中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从维新运动的失败中得出结论: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改造中国社会。他们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最终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峰。辛亥革命失败后,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苦苦地寻求新的革命道路。他们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接受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二 教育救国主张虽然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教育救国主张是挽救不了中华民族危机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封建剥削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优势。在全国农村,土地越来越高度集中在地主阶级手里,广大农民日益贫困化,并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盘剥下,城镇居民的生活也每况愈下,苦不堪言。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保障,当然就没有进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了。因此,教育救国论者主张办学校,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为地主买办阶级服务的。事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各类学校,学生基本上是地主、买办和资产阶级的子女。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成为地主买办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 在只有地主、买办和资产阶级能接受教育的情况下,教育当然就救不了国了。“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对外投降帝国主义, 对内残酷地压迫剥削劳动人民,他们和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一步一步把中国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从它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既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又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知识分子大多是爱国的,他们既有救国的主张,又有救国的行动,但是,他们软弱无力,虽然一再奋斗,但是,他们的救国主张和行动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维新运动的失败就是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