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一位杰出领导人,而且也是才华横溢的文艺理论家、文学家和翻译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虽然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从事党的领导工作方面,但他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的建设上,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瞿秋白同志从1919年翻译第一篇俄国文学作品起,到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前后17年里,他译介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和外国文学作品。据粗略统计,其中有长篇小说(片断)2部、 中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19篇、诗歌4首、剧本2部、 文艺理论和政论文章37篇,还写有外国文学史著作1部、有关评论文章26篇,以及多种哲学、 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共计百万多字。文体涉及面之广,内容含量之丰富,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瞿秋白同志的译介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从1919年至1926年末为第一阶段,从1931年初至1933年末为第二阶段。 1 瞿秋白同志1899年1月29 日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16岁时,母亲被贫困逼得走投无路,含冤饮恨而死。不久,父亲又奔走他乡,从此,一家人星散。家庭的变故,世态的炎凉,使瞿秋白从小就对虚伪腐朽的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这也是促使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因素之一。他于1917年初到北京,投奔堂兄纯白家。同年9月,考取外交部主办的免费的俄文专修馆。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他日后从事译介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瞿秋白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积极投身到“五·四”运动中。因他在同学中有崇高威信,被同学推选为俄文专修馆的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同卖国政府进行斗争。“五·四”运动锻炼了瞿秋白,使他逐渐形成和深化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从1919年11月至1920年5月,他与郑振铎、耿济之、 许地山等人主办了《新社会》旬刊,宣传改造社会的思想。1920年,他参加了李大钊同志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同年10月,他不满足于对苏联十月革命像“隔着纱窗看晓雾”的了解,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勇敢地走出国门,克服重重困难,于翌年1月抵达莫斯科。 在莫斯科期间,瞿秋白一面深入苏联社会进行考察,一面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想认识。他在完成了大量的通讯报道的同时,还创作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散文集。他以饱满的激情和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列宁所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面貌,歌颂了列宁和广大工农群众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革命精神。“这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的反映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情况的散文杰作,它有力地粉碎了国内外反动派对以列宁为首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的种种诬蔑谰言”。(注: 丁景唐:《略论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文史哲》1980年第1期。)社会实践和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使他逐步确立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并很快地成长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2月, 经张太雷同志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瞿秋白第一阶段的译介活动,正是在上述的种种经历和思想变化中进行的。 瞿秋白是我国最早从原文直接翻译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之一。纵观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活动,都与俄苏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固然与他精通俄文、亲自考察过俄国,后来又在苏联工作过有关,另外也与他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深受时代的影响分不开。他曾说过:“翻译——除了能够介绍原本的内容给中国读者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中国的现代言语。”“把新的文化的言语介绍给大众。”(注:杨之华:《谈谈秋白同志的翻译工作》,引自史习坤编《瞿秋白研究资料》,中央民族学院科研处1982年出版。)他还曾对妻子杨之华说过:“翻译可以丰富人的知识,是文化的桥梁,对中国人民大众有莫大的利益。”(注:杨之华:《谈谈秋白同志的翻译工作》,引自史习坤编《瞿秋白研究资料》,中央民族学院科研处1982年出版。)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他翻译活动产生的影响也很重要。当时,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进步的俄罗斯文学和苏联革命文学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此非常接近,因此便得到许多富有进步思想的翻译者的重视。据阿英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介绍,从1917年至1927年10年内,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并印成单行本的有225种, 其中仅俄罗斯文学就有65种,占了近三分之一。数量之多,大大超出以往。 瞿秋白最初对翻译文学作品感兴趣,是他在俄文专修馆学习时。当时,他从俄文课本中一接触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作家的作品,便深深地喜爱上了俄罗斯文学。于是,他与郑振铎、耿济之等人抱着改造社会的想法,办刊物,写文章,搞翻译。他翻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闲谈》,刊载在1919年9 月的《新中国》杂志上。接着,与耿济之合作,编译出版了一本《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又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翻译和发表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等作家的诗歌、剧本和小说。 瞿秋白在俄考察期间,还撰写了一部《俄国文学史》(又名为《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介绍俄国从古代到十月革命前的文学发展状况。可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俄罗斯文学的专著。 2 1923年,瞿秋白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1927年8月,在历史的紧要关头, 他主持召开了党的“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书记。从这时起,直到1931年初,他作为党的领导人之一,主要活动在政治战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