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前提 对历史文化的执着是八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们一个斩割不断的情结。对现实的焦虑和不安使他们渴望到历史中寻求答案和出路,并找回民族情感上的自尊。这就注定要将这个年代文学的空间引向历史。在八十年代中期,整个文化学术界出现了一个关于历史、文化、民俗与宗教研究的热潮。然而,在这场研究的热潮中,关于它的“目的”性,却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与转移,在一度时间里,写作者相信,他们对祖先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寻找可以直接服务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启蒙与文化重建,这一点我们从1982年至1985年的许多诗人和小说家的言论中都可以看出。然而事实上在历史题材的写作中,这样一个目的却难以得到实现,当他们把审美的目光投向某些积存了古老民俗与风情的“文化板块”和生活在这里的那些“先祖遗民”时,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心虚和困惑,难道这就是他们要重铸的民族文化精神?很明显,历史空间写作的目的必须“下移”,它不可能给中国当代文化的走向提供现成的范本,它所主张张扬的民族传统中的感性生命精神也仅只能存在于审美的想象之中,写作只是追怀与“献祭”而已。当写作者一旦意识到这样一个矛盾和不得不将目的下移的境遇时,他对历史的介入姿态马上也会发生变化,即介入主体突然“缩小”,他不再 知识背景的变化是文学新历史主义意识产生的直接原因。在原有阶段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当代文学曾诞生过包括姚雪垠的《李自成》在内的大量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但受到过于狭隘的历史观的限定,它们大都变成了某种“红色官史”的虚构,成了红色主流历史的演义,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历史因素则被排挤在历史和文学的文本之外,历史本身丰富的事实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被取消了。八十年代中前期,随着简单阶级论、庸俗认识论观念的瓦解和文化学方法的恢复与拓展,历史观念趋向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方向发展,历史探寻的热情、寻求历史本真的理性判断与目的,以文化社会学、宗教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新的方法论为指引的近代科学主义的历史观,成了历史文化与民俗研究热潮和寻根文学思潮产生的直接动因。但是,上述带有科学主义倾向的历史方法中同时也包含了非理性的因素,比如由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念延伸而来的一些思想,如关于人类爱欲是历史文明的“动力”的观念,种族记忆、集体无意识对民族心理结构的影响的观念等等,都在给作家以启示的同时也使他们产生深深的困惑。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由此而产生了根本性的位移,即由原来着眼于主流历史的“宏伟叙事”而转向更小规模的“家族”甚至个人的历史叙事;由侧重于 在上述转折过程中,结构主义的理论启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很显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新历史主义”作为独立的理论方法尚未得到译介和关注,因而不能想象在国内已经出现了一股以“新历史主义”方法为指导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但是毫无疑问,结构主义乃至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却已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也正是西方新历史主义的基本方法,正像西方学者所指出的,“新历史主义出自……后结构主义,出自米歇尔·福柯的历史编纂学”(注:朱迪丝·劳德·牛顿:《历史一如既往?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页。)。结构主义历史学与文化学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已经广泛地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如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在1986年和1987年就已经陆续被译解,同时,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的方法也渗透到历史与文学领域,它们最大的影响就在于改变了人们关于文本的传统观念,看见了它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并因此产生了对于文本同内容之间的关系的质疑和种种新的认识。反映在文学的历史主题写作中,就是一方面对作为文本的历史的真实性发生了怀疑,同时* 语,转引自《最新西方文论选》,第464页。),它由此获得更广泛和原本的真实。 很显然,当我们把西方新历史主义的观念同1987年以后的新历史小说,甚至在八十年代中期的“第三代诗歌”中的某些作品相比较的时候,会发现种种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并不是巧合,也不是我们出于主观的误读式的比附,而是来自当代西方文化人类学、符号形式哲学和结构主义等哲学方法的影响,它们是西方新历史主义观念的思想和哲学基础,同时也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学中历史与文化意识的更新。事实上,当代中国的作家和诗人们在理论上表现了令人惊叹的卓越的直觉和敏感的悟性,比如早在1984年至1986年出现的“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和“非非主义”等第三代诗歌群体就已经以相当自觉并且已经“消化”得很好的结构主义理论来导引他们的文化与语言策略了,尤其是“非非”,他们在1986年的诗歌大展中对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的阐述,实在已远远超过了同时期国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理论的认识的深度。从这个角度上,说当代中国文学从八十年代中期已出现了一个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的文学思潮,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臆想。但限于篇幅,关于第三代诗歌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拟另外撰文论述,在本文中主要以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的小说思潮的发展为例来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