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外国作家有三个:高尔基、基希、斯诺。高尔基没有到过中国,基希和斯诺不仅到过中国,而且写出了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又都在中国和世界广泛流行。所不同的是基希在中国的时间没有斯诺长,描写中国的作品也没有斯诺的发行量大,因而在中国,基希的知名度没有斯诺的广泛。但这不能说明基希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影响不如斯诺。事实上,基希的名字在三十年代的文学界被广泛提及,有些作家“声称是受了基希作品的影响而开始写作报告文学的”,(注:尹均生、杨如鹏《报告文学纵横谈》第15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基希的一些观点已融入我国的报告文学理论之中,基希作品的一些艺术手法今天仍在我国的报告文学中普遍使用。因此,在基希逝世五十周年之际,作此文以为纪念。 一 基希,1885年生于布拉格,捷克人,用德语写作。曾先后为《布拉格日报》、《波西米亚报》和《柏林日报》工作。作为著名的新闻记者,他到过许多国家采访。1912年他到过英国,1920年去法国,1921年迁居柏林,1925年访问苏联,1926年去非洲旅行,1928年去美国秘密旅行,1930年再次访问苏联,1932年来中国秘密旅行。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作品发表。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发生国会纵火案的当夜,基希在柏林被法西斯分子逮捕。释放后,离开德国,继续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工作。1934年去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国旅行,同年秋天去奥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反战大会。1935年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西班牙内战时期,赴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经法国、美国流亡墨西哥,参加《自由德国》的工作。1946年回到布拉格,继续在国内旅行。1948年病逝,终年63岁。 作为“世界闻名的报告文学大师”,(注:张德明《中外作家论报告文学》第27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基希先后出版了《布拉格街头拾零》、《布拉格冒险》、《布拉格军团里的士兵》、《怒吼的新闻记者》、《沙皇,东正教教士,布尔什维克》、《世界冒险》、《时间匆匆》、《天堂美国》、《亚洲巨变》、《秘密的中国》、《禁止入内》、《五州探险》、《在澳大利亚登陆》、《广场奇闻》、《墨西哥漫游记》等十几部报告文学集。在这些作品集中,《怒吼的新闻记者》影响最大,作品使他蜚声文坛,书名也成了他的别号。《天堂美国》以幽默的语言、讽刺的笔调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形形色色,其中也有访问卓别林的优美篇章。《秘密的中国》是基希1932年访问中国的结晶。作品描写了中国社会的畸形状况,写出了某些“连我们许多中国人都未必清楚的‘秘密’”,(注:何其芳《报告文学纵横谈》,《关于现实主义》,上海海燕书店1950年3月版。)给基希带来了很大的声誉。《墨西哥漫游记》注重“从地理状况、时代沿革、历史掌故、风土人情各个方面,绘形绘声地进行描述”,(注:孙坤荣、赵登荣《基希——报告文学的大师》,《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3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可以看作基希报告文学的代表 这些报告文学作品奠定了基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早在三十年代初,日本文艺评论家川口浩就说:基希是“现在最大的Reporta-ge”,基希“创始了他独特的报告文学。脱离了个人的态度而报告日常生活的他的Reportage,是全世界的首创”。(注:川口浩《报告文学论》,《北斗》第2卷第1期。)周立波在三十年代中期评论基希说:“直到德国(应为捷克--引者)基希诸人的作品出来,报告才成为一种不能被人轻视的独特的新形式”,“基希的作品,无疑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好范例。”(注:周立波《谈谈报告文学》,《读书生活》第3卷第12期。)当代报告文学研究家尹均生也说“基希是有国际声誉的捷克籍报告文学作家,他是同高尔基一样受人尊敬的无产阶级作家”。 基希对我国报告文学的影响与他的来访并写成《秘密的中国》有关。虽然在他来中国之前,他的著作已被介绍,他的写作态度已被仿效,但《秘密的中国》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本书用德文写成,1931年刚出版就遭法西斯分子销毁。但它还是秘密流传下来,并被译成多种文字。1936年,周立波根据英译本译成中文,选载于《文学界》。1938年,汉口天马书店出版了此书。由于发行量少,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有的人能背诵其中的一些篇章。(注:黄钢《我是怎样写作报告文学的》,《文学:回忆与思考》,人民文学出版1980年12月版。)周立波、黄钢、何其芳等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而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更多的作家则从这本书中吸取了艺术营养。1984年,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基希报告文学选》,从更广的范围选择了基希的三十篇作品出版,让更多的人领略这位“报告文学大师”的风采。我们看到,在今天,基希的艺术仍在我国年轻一代作者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发扬光大。我们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基希哺育了我国老一代报告文学作家,滋养了年轻一代报告文学作家,泽被将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二 基希不仅写了大量的报告文学作品,而且写了许多关于报告文学的理论文章。在三十年代,为国人熟知的是两篇:《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和《报告文学之社会的任务》。基希的学说对我国报告文学理论建树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告文学要有战斗作用 基希说报告文学是“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就是指它的战斗作用对于作家“容易招致危险”而言的。(注:基希《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论报告文学》,上海泥土出版社,1953年版。)巴克评论基希说:“他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批判者而出现的”,“在他的关于亚洲和中国的书里,可以听见战斗的咆哮的声音”(注:巴克《基希及其报告文学》,基希《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论报告文学》,上海泥土出版社,1953年版。)基希总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革命激情,勇猛的战斗精神,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性质,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报告文学的创始人”。(注:孙坤荣、赵登荣《基希——报告文学的大师》,《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3期。)最先看出这一点的是川口浩,他说“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申诉(Appeal)的力量”,“他将读者渐渐地带向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注:川口浩《报告文学论》,《北斗》第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