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台湾儿童散文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1986年属于《民生报》的《儿童天地周刊》创刊,总编桂文亚大力发展儿童散文,开辟了“温馨的小品文”专栏,并于1990年结集出版。民生报社还于1987年陆续出版了谢武彰的《赤脚走过田园》、《奇妙的旅行袋》,周于栋的《阿朴的奇想》等儿童散文集。在出版界的大力推动下,个人的儿童散文集不断面世,如桂文亚的《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美丽眼睛看世界》,谢武彰的《布袋戏》、《天霸王》,冯辉岳的《阿公的八角风筝》等都是90年代新现的佳作。儿童散文还在岛内设立的各类儿童文学奖项中频频获奖,创作队伍也日渐扩大,老作家如林海音、琦君、林良,中青年作家如桂文亚、谢武彰、李潼、冯辉岳等都写有大量的儿童散文。 台湾儿童散文自80年代以来发生的这股“儿童散文热潮”十分惹人瞩目。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如下四点:其一,散文一直是台湾文学中成就高收获丰的领域,台湾大众对散文亦喜爱有加,这一良好的散文生态环境迟早要影响儿童散文领域;其二,台湾迈入现代社会后,上下两代人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儿童教育问题日趋突出,而散文作为一种直陈心迹的文体在两代人的精神对话中有着优势作用;其三,电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介入挤兑着台湾儿童的课余时间,也改变着他们的审美趣味,短小真实的儿童散文符合他们的口味;最后,教育界、出版界的推动及批评界的关注也是儿童散文勃兴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试图以林良、谢武彰、桂文亚三位作家的创作为例,勾勒出当代台湾儿童散文的艺术图景。 (一) 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为“大家长”、“长青树”的林良先生是散文名家,在他创作的190余册儿童书籍中有不少是儿童散文作品。 《小太阳》、《和谐人生》、《爸爸的十六封信》创作于70年代,至今仍畅销不衰,其中《小太阳》自1972年首次印刷以来, 到1993 年止共印刷了95次!以至于台湾出现了众多的“小太阳迷”。林良儿童散文多偏重于实现两代人关系和谐的社会实用目的,但在艺术上仍达到了较高水准。 林良注重散文语言的锻炼,他认为,“散文,尤其是儿童散文,关键是如何用儿童熟知的语言酿出文章的‘味儿’,使小读者能在其中感受到汉语强大的表意能力,进而更为生动熟练地掌握语言。”(注:林良:《浅语的艺术》,台湾《国语日报》社1976年版,第109页,第36页。)凭着对儿童散文语言的理性认识,林良的散文写得晓白畅达,冲淡平实。《想家》一文很能反映作者的语言风格:从未离过家的“我”为生活所迫远离父母投靠亲友,十分想家,“第二天,我就开始写信给父亲。第一封信,告诉父亲我要回家。第二封信,告诉父亲我已经下决心留下来。第三封信,告诉父亲我还是想回家。第四封信,告诉父亲我想了想还是留下来的好。我在一天里寄出了四封信。”作者反复叙述写信这一细节,外化出我既想走又想留的矛盾心情。文章的结尾也耐人寻味让人叫绝,“第五天,父亲的回信到了。他说:‘回家吧,不要太为难自己。’”知子的父亲一眼就窥破了儿子恋家的心绪,简短的回信后升起的是父子俩相依为命的亲情。 儿童散文语言的两难选择在于:由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作者必须用“浅语”写作,但同时又要用“浅语”酿出文章的“味儿”。这“味儿”不是语言的枝枝节节,而是诸种语言因素合成的整体,它取决于作家有无自己独特的“悟”,即如林良所说:“如果你的语言没有个性,不是因为你使用了跟别人相同的‘平凡的语言’,实在是因为你在使用跟别人相同的‘平凡的语言’的时候,思想也跟别人一样平凡,甚至只管说话,根本不思想。”(注:林良:《浅语的艺术》,台湾《国语日报》社1976年版,第109页,第36页。) 《小太阳》一书最能反映作家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深度。轻松幽默的笔调贯穿全书,作者以父亲慈爱的目光观察天趣圆融的童真世界,常截取日常生活的一角,在平凡之中辨出新异滋味,于细微之处窥见宏旨精义。“8月10日的早上, 枕边发现一封老大执笔,三小孩署名的儿童信:‘亲爱的父亲大人:前天是爸爸节,我们功课太忙,忘了送您礼物,也忘了给您画一张贺年片。这里有两块钱,您爱吃什么就去买什么吃吧!我们都不会跟您要。祝您升官发财,做历史的伟人。’”(《家中的诗》)孩童的天真、父女的亲情在这封稚气的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林良是一位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传统型作家,他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也是中国式的,《小太阳》后出现的是一位宽容豁达,充满爱与责任感的父亲形象,难怪许多读过该书的小朋友都写信来要求林良做他们的爸爸。同时,作者的“爱”又是深沉而节制的,他在诉说记忆中的温情或愉悦的时候,还是可以让人感悟到一种沧桑变迁的无情,一种时光似水的匆促,一种因记忆中的美好正在逐渐消失而滋生的隐痛,“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都是一颗行星,地球虽然有月亮的相伴,但是地球的问题,还是要地球自己来解决。”(《我的“白发记”》)“几年以后,这种团聚是会拆散的。……人生的旅程本质上是一种个人的孤单远征,我们实在应该对待子女像待朋友,爱子女像爱朋友。”(《用一棵树过节》)这些精到的议论,是作者深邃情思的外在表现,它与作者幽默从容的文笔和含蓄内敛的情感相融合,为全书注入了丰富而深沉的思想内涵,让读者在赏心悦目时驰骋思绪,在探究复杂人生哲理时有所共鸣有所领悟。因此我们说林良散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尊重儿童与表现自我中找到了较好的结合点,使其散文轻松而不浮躁,含蓄而不晦涩,成为“老少咸宜”的佳作。 (二) 在谢武彰的作品中,儿童散文集只有四本:《赤脚走过田园》、《奇妙的旅行袋》以及根据《赤脚走过田园》增删改编而成的《布袋戏》、《天霸王》。从数量上讲,儿童散文在谢武彰150 余册儿童文学作品中算不上“重头戏”,但它们却有充分的艺术价值,其表现的内容和方式启示着儿童散文的艺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