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李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直坚持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精神事件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清理和批判。他把“文化大革命”当成终生追问和表达的命题。从中篇小说《黑白》、《北京有个金太阳》到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万里无云》,他所坚执的始终是这一主题。他紧握着刺穿“文化大革命”这一神话成因的利笔,追逼着这段即将在人们记忆中远去的历史。在虚浮的,变换着各种旗帜的文坛上,他从未放弃过这种沉重的追问和表达。对于文坛上的大小“顽主”来说,文学是潇洒玩一把的游戏。李锐没有这种潇洒。“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很多人已经淡忘了昔日的伤疼。而李锐憎恨这种淡忘。那场狂热的偶像崇拜运动,制造了无数个悲惨的事件。今天看来,那些肇事者是多么荒唐无理和缺乏人性。然而,身处那个时代的当事人,在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却又怀着怎样的神圣和虔诚。这其中的原由一直刺疼着他,缠绕着他,困惑着他。他无论如何是玩不起来的。对李锐来说,文学不是游戏,而是灵魂的探险。他一系列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文化大革命”的参与者和当事人。他在这些灵魂中思索和反省,观察当事人的意识中,那些纯属虚构的想象,怎样演绎成真实的存在,又怎样构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他努力在主人公的意识中揭示“文化大革命”这一神话运动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内涵。在他最近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中,更为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内在的精神取向和价值追求。可以说,李锐的努力不仅代表了创作领域里的反神话倾向,也代表了他们那一代的“红卫兵”和老“知青”在世纪之末对“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次反思。在当代文学中,这是一次深入到意识内部的反思,更是一次直逼这场神话运动成因的反思。因此,这两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带着强烈的理性冲动和反神话倾向。 反神话,不是反对文本和叙事中存在的神话,而是反对和抵制虚构的神话意象向现实和实践领域里的转化。神话一旦越出文本的界限,演变成类似于“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难以想象的。“十年浩劫”作为“文化大革命”的代称,已铭记了我们民族苦难的一页。对这一事件在政治层面上的清理,已伴随着对“四人帮”大规模的批判成为过去。然而,神话向实践领域扩张的根本原因,还留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意识中。“文化大革命”能够形成全民性的神话运动,决不仅仅是政治原因。除了少数政治野心家之外,还有使八亿中国人共同陷入其中的更隐蔽、更内在,更具有决定性的文化心理原因。 说到底,“文化大革命”这场神话运动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和意识的话语本质是由文化决定和构成的,因此,在文化和心理层面上,揭示出神话形成的内在原因,认识它的虚构性幻想性和自欺性,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和消除神话向实践领域里的进逼。反神话的必要性在于,我们民族的思维特点是以神话思维为主的,汉文化传统中有着极为丰厚的神话思维资源,一个虚构的想象,很容易被演绎成一个真实的事件。李锐这两部作品的反神话性,就在于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意识内部神话意象的演变过程,披露出“文化大革命”时期那种狂热的精神现象的神话本质。分析作品主人公的意识构成,我们能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一精神现象的神话化过程。 苦根儿和张仲银,前者是《无风之树》的主人公,后者是《万里无云》的主人公。作为“文化大革命”中抽取的精神个案,作品呈现了他们精神状态的两大特点:第一,意识形态话语对个人精神空间的全部占有,即集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取代;第二,神话意象的生成过程,即虚幻的话语形式如何转变成真实的心理意象,进而化生出具体的生活事件。 苦根儿和张仲银都是在英雄主义教育和领袖崇拜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崇拜氛围由亿万要求崇拜的民众心理所酿成。而崇拜的心理,是传统文化中“救星崇拜”、“帝王崇拜”的封建意识所构成。强劲有力的意识形态话语以及“人民救星”的宣传教育,无疑给这种源远流长的封建情绪注入了现代活力,形成了全民性的偶像崇拜激情。这种来自于官方和民间的合力,把它包含的文化成分和意识形态内容,深深地嵌入了随着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和意识之中。 在苦根儿的意识内部,我们看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 “我的生命是属于毛主席的,属于党的,属于革命事业的,属于人民的”;“站稳阶级立场”;“阶级斗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改天换地”…… 这些主流意识形态所规定的宣传内容,成为苦根儿的意识内涵,在他脑际经常出现的心理意象是头戴八角红星帽的毛主席像。这是全国统一印刷发行的。苦根儿把它贴在自己的墙上。另一个崇拜对象是苦根儿自己心理构制的英雄父亲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受另一个宣传渠道——电影的启发形成的: 父亲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前进的情景;在看过电影《上甘岭》之后,他越发清晰越发具体地听见敌机呼啸和炸弹的轰鸣。炮弹划破空气的尖叫声,一直激励着他,一直叫他心潮难平。 这些经常活跃在苦根儿意识中的词语,不时在他头脑中出现的心理意象,是苦根儿无意识精神状态的不经意表达。正是这种不经意表达,传递出苦根儿无意识心理原型的构成内容,使我们看到了由封建意识和主流话语所填充和涵盖的心理现实;看到了裹挟着封建内涵的主流意识对个体意识的有效取代。在另一部作品《万里无云》中,主人公张仲银的意识内部,这一层面的揭示也非常明显。张仲银内心经常出现的词语和活跃的内容,均来自当时全国统一印刷发行并且必须人手一册的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