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顾陈忠实在写作《白鹿原》以前的作品,对理解《白鹿原》是有帮助的。因为陈忠实的创作有它一贯的特点。他在表现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生活的作品里,也和《白鹿原》一样着重注目于现实生活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既有是全国解放后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也有是历史上继承下来,表现为一种新旧交错的形态的;当陈忠实在经历过时间不短的创作生活,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再回过头去对旧中国进行考察,他对旧中国的复杂矛盾,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白鹿原》以前的众多的中篇和短篇,除了少数篇章是为《白鹿原》作准备的片断以外,处理的都是解放后主要是50年代末以后社会主义时期的现实题材。这时中国人民一方面渴望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贫困,渴望尽快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足的社会,但由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缺乏经验,党的领导离开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上一再出现失误,社会动荡不安。“反右斗争”,“反右倾机会主义”,“大跃进”,“四清”乃至“文革”,都很大程度是脱离中国实际,夸大阶级斗争,伤害了大批干部和群众,人为地造成干部和干部之间、群众和群众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在生产资料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面。陈忠实的中、短篇小说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矛盾是没有回避的。我们已经看到,陈忠实的《白鹿原》的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直面生活的矛盾冲突。《白鹿原》是表现旧中国的社会生活的,它和作者以前的中篇和短篇,有不同的历史内容;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二者思想和艺术追求的共同点。 在《白鹿原》以前,陈忠实已经注意到,即使在全国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社会生活还有它的复杂性。一方面,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新人不断出现;但另一方面,旧的封建思想并未自动消亡,当我们许多人只注意到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危害性的时候,陈忠实却没有忘记封建传统思想仍然是我们前进的一种很大的阻力。而且,在50年代末以后,再加上由于政治上的失误所造成的为过去所没有的新的矛盾冲突,情况就更为复杂,冲突就更为尖锐了。作为一个忠实于现实生活的作家,一个知道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表现生活的作家,陈忠实无法回避迎面而来的现实的矛盾冲突,无法回避50年代末以后那些政治失误,在农村中,对社会主义事业、对干部和群众带来的损害。 在短篇《反省篇》里,一个公社的党委书记,沉痛地反省了自己执行“左”的方针、政策的严重后果: “二十多年来,我给农民办过不少好事,也办过不少瞎事;在好多时间里,我们是在整农民,而且一步紧过一步…… “从五九年下半年到六二年冬天,我的那个公社饿死过人,当时谁也不承认是饿死的,说是病。 “六五年夏天,我从渭北派到家里来搞四清。我所在的那个公社二十九个大队,运动后保存下来一个支部书记,是为了体现政策的啊!其他干部、队长、会计,都一杆子打光了…… “四清刚毕,文化革命紧接上开战,刚上来的那一批干部又一齐倒台……我也靠边站了。 “七○年,我被宣布‘解放’,调来河西学大寨,大批促大干,想大的干大的,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自发倾向……” 接着,这位叫作梁志华的公社书记用更加沉重的心情作了这样一个总结:“我们把农民身上的肉也割掉了,岂止‘尾巴’!”“我干这些蠢事的时候,并不以为蠢啊!我是拼着命,没黑没夜地干,只怕落在别人后头,对不起党呢!” “我砸了农民的锅,急急忙忙把他们赶进食堂;食堂大锅里吃光了,又把他们赶散伙。自己的动机和效果刚相反,然而毫不脸红!我们把农民干部培养起来,干了十几年工作,再把‘漏划地主分子’的帽子给他们扣到头上,实行专政;农民多养了一支鸡,一窝蜂,也是阶级斗争。……” “我们的农民太好了!尽管经过三番五次的折腾,我干了那么多瞎活,他们骂我,可我修的那个‘丰收渠’,他们却不忘好处还说我也吃了不少苦,只是惋惜我后来发昏发疯……” 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对待问题的态度。作为一个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的矛盾冲突,“如实描写,并不讳饰”。在精神上,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陈忠实和梁志华是一致的。 50年代末以后,中国几个重大的政治运动所出现的失常状态,在他的中篇和短篇里都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得到反映。这些作品,艺术上完成的程度并不一样,但整个说来都是经过自己独立的观察、体验,有真情实感,有许多篇章是有深度有独创性的。 这些作品,以其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使读者感到,彷佛置身在作者所表现的环境里,和作者一起体验当时纷纭复杂的生活和斗争,也带有作者进行创作时思想情绪的起伏变化。几十年来,包括打倒四人帮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陈忠实《白鹿原》以前的作品,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政治变动,社会变动,和人的精神变动的一面镜子。 现实主义在叙事文学中历来是占优势的,而现实主义的真实在美学上的认识价值又总是突出的。陈忠实从他70年代发表小说开始,便一直是一个接续过去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他还很少受到其他艺术方法的影响。人们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所表现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中国农村的各种变动,各种人,各种矛盾冲突。可以并不夸张地认为,它教给我们的,正是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能提供的。这就证明,即使仅仅从认识生活这个意义来说,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作用也是不可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