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台港教委的委托,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台港奥文学部分。在我编写香港文学思潮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介绍和评价“绿背文化”思潮。1994年秋,我应邀到香港岭南学院做研究,适逢香港文化中心举办“50、60年代文学座谈会”,到会的有许多香港著名学者、作家,以及“绿背文化”时代的文化人,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但是,可能由于问题太敏感,主讲人和到会的人都不大敢正面接触“绿背文化”的问题,诸多忌讳,令我感到有点失望。可是过了几天,我又看到香港《信》报发表了一篇为“绿背文化”辩护的文章,我更加疑惑不解。于是在香港研究期间,我仔细阅读了50年代有关“绿背文化”的材料,并写下这篇文章,表达我的观点,请教于同行。 “绿背文化”的历史背景 “绿背文化”,又称美元文化。“绿背”,即美元。50年代,香港的反共反华的美元文化、绿背文化产生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冷战局面。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地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削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防止资本主义前沿阵地东南亚各国的革命发生和蔓延,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围堵政策:在军事上,将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并在台湾、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地设立军事基地,对中国形成半月形的包围圈。美国还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把朝鲜战场的战火燃烧到中国的鸭绿江边境,严重威胁着年青的共和国的安全;在外交上,操纵联合国通过法案,谴责所谓中国是“侵略者”;在经济上,纠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限制一切战略性物资运往中国;在政治思想文化上,联合世界一切反华势力,在世界各国及华人中间,进行反共反华的政治宣传,制造“恐共症”和“恐共心理”。50年代香港的反共反华的“绿背文化”,就是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外交、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实行全面围堵政策的产物。 2、 “绿背文化”的产生与香港本身的人口成份变化亦有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后,居留香港的一批左翼文化人和作家,纷纷北上,参加新中国的第一次文代会和新文化建设;而另一批与新中国保持距离的右翼文化人却纷纷南下香港,去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理想。这使右翼文人在当时的香港文坛有了相对的优势。同时,中国解放前夕,有数十万的新移民拥入香港:“从中国来的难民之中,有在解放前不久和刚刚解放后逃出中国的资本家。他们抵达香港后,发现那里的自由竞争式资本主义经济,对于继续他们的生意是理想的条件。同时难民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国民党官员,携带他们新抢夺的赃物。也有些年青人和学生,他们认为要到乡村的公社和农民一起工作是没有出路的。还有在中国犯了罪的人。”正是这批50年代前后进入香港的对新中国持异见的右翼文化人和部分移民,为美国推行反共反华的“绿背文化”提供了社会阶级基础。 3、“绿背文化”的产生, 当时台湾的反共文学和反共势力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40年代的后半叶的解放战争中,经过辽沈、华北、淮海、华东四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风卷残云,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和击溃了国民党的800万大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被迫撤到台湾岛,但他们并不甘失败,仍然提出“反攻大陆”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一、加强构筑反共思想体系,掀起反共宣传的狂潮;二、对国民党进行改造,实行严格的组织控制;三、重建特务机构,颁布“戒严令”,实行特务统治和军事统治;四、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依靠美国军事力量反攻大陆。台湾50年代推行的反共文学运动,就是当时台湾当局提出的“反攻大陆”的政治口号的产物。50年代美国在香港推行“绿背文化”时期,台湾的“反共文学”运动不仅与之隔海呼应,煽风点火,而且台湾当局还派遣大批特工人员和反共文人潜入香港各文化机构和文化基金会,与驻港美国新闻处密切合作,收买、拉拢香港各文化机构和文化人(包括作家),掀起反共反华的“绿背文化”运动。 美国推行“绿背文化”的主要措施和步骤 由驻港美国新闻处统一策划和指挥的“绿背文化”运动,大致采取了如下的几个措施和步骤: 1、建立反共文化基金会和情报机构, 为反共反华的文化机构和作家提供经费和反共反华的情报资料。50年代,美国在香港成立了一个“救难总会”,后来又改为“亚洲基金会”,同时成立“孟氏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收买从内地逃来香港的落难文人,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援助,鼓励他们进行反共反华的创作,诋毁新中国,制造新中国的恐怖形象。同时鼓励和援助各种文化机构,收集新中国的情报,研究新中国的政局,翻译美国的书籍和出版各种报纸杂志,宣传反华反共的意识。1951年成立的“友联研究所”便是在基金会支持下的产物。这个研究所有50多人,包括一个秘书处,一个图书馆,一个编制资料的研究部门。他们所收集的情报和所编制的资料,成为各种反共反华宣传的主要材料来源。 2、用金钱收买、拉拢作家和各种文化出版机构。 在“绿背”的援助下,出版界出现了一个集团垄断的现象,“亚洲基金会”经援的出版社及刊物几乎霸占了整个文化界,如自由出版社、高原出版社、人人出版社、友联出版社、正文出版社等;出版的刊物和杂志极多,《人人文学》、《海澜》、《大学生》、《中国学生周报》、《儿童乐园》、《祖国》等等都是它们的刊物。至于书籍及单行本,更是数不胜数,如徐速主持的高原出版社在50年代几年间便出版了20余种丛书。这些出版社、杂志及刊物,延揽了一大批来自内地的右翼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右翼文化势力,席卷文坛。(注:详见《五十年代香港文艺的发展情况》, 出处同注《今日香港》135页,转引自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香港四十年文学史资料汇编》:《五十年代香港文艺的发展情况》,文学史资料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