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诗学的撞击与融合中,中国现代文学获得了存在和发展。五、四时期的新诗发展正是如此。一批批诗人在探索、借鉴、吸收和调整中将新诗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从中探索着新诗现代化的艺术途径。徐志摩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成就斐然的一位。 徐志摩对美有着敏锐的感觉,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他很会准确的捕捉瞬间感觉,捕捉和展示自然界的天趣和色彩。他的文字优雅柔美、隽永飘逸,在中国现代新诗人中独树一帜。从创作论角度讲,形成这个特色,有他的“绅士”家庭的关系,有他的个人气质性情的原因,也有他接受的文化教育的因素……就个人理解,徐志摩诗歌创作个性迥异于现代其它新诗人而又神采毕现,与他经历的不同艺术准备有极大关系。“宝剑锋从磨砺出”,那是他真诚的心灵流出来的文字,是他的生命与艺术感觉碰撞的结果,是他长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的产物。 一、经历和思想准备 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一个富商家庭,聪明灵俐,好学勤思。郁达夫曾回忆到,“而尤其使我惊奇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手里的总是一卷油光纸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1 〕这些“石印细字的小本子”传播的无疑是五四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最新的时代信息和脉搏,由于勤学的缘故和家庭影响,徐志摩得风气之先。他那具有积极理想追求和充满个性解放情愫的诗便是佐证。徐志摩很纯真,很透明。在他的人生经历里,没有奸谋,没有阿谀,唯有对他所认准之事的执着顽强的求索精神。正如胡适所言,他的人生就是三个大字“美、自由和爱”。和不少少年天才的诗人一样,徐志摩似乎也和他们的瞬间闪现酷似,到人间来就是“抛与人间一卷诗”,然后悄然离去。他们似乎就专为人间某个职司所来,戒律也少有,匠艺也惊人,如雪莱拜伦,如朱湘顾城,也如志摩。徐志摩聪颖、率真、坦诚、热情,其品质个性,方方面面都促成了他在十年新诗园地里的“夸父”品格——一个诗人所必备的品格。 一九一八年,志摩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放弃垂手可得的博士学位,飘越大西洋,成了剑桥的特别生。在那里,他博览群书,广泛接触了西方人文主义哲学、政治和文学艺术,也建立了他的人生社会理想。他不无得意的说:“我的眼睛是剑桥叫我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他崇拜西方近现代诗人诗作,拜伦、雪莱、哈代、曼殊斐尔,甚至托尔斯泰、泰戈尔,都是他拜模的对象。徐志摩研究他们的诗,翻译他们的诗给中国读者。这些诗学经历,激活了他诗创作的灵感,提高了他诗创作的品位,也酝酿形成了他的文学诗学观念:“文学是实现生命的。” 徐志摩见多识广,喜欢交际,给同时代作家留有深刻的印象。他的中学同学,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羡慕的称赞:“他又去欧洲,去印度,交游之广,从中国的社交中心扩大而成为国际的。”〔2 〕他与当时许多作家都有联系,与文研社、创造社等不少团体有往来,还追随罗素、泰戈乐,又与曼殊斐尔切磋诗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往大家,勤勉不己。徐志摩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起来。正是这种个人艺术气质经历,才使徐志摩以较为公允的诗人姿态出现在诗坛上,免却了不少所谓文人的偏狭。 二、译诗方知“个中味” 《徐志摩文集·诗集》收志摩的译诗22首,其中哈代的诗8首,拜论的诗2首,罗塞蒂的3首,波特莱尔的1首,嘉本特的1首, 泰戈尔的1首,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节及阿诺德、麦瑞蒂斯和惠特曼诗各一首。这些诗,就诗的题材而言,有两类。一类是情诗,迥异与传统中国诗,大胆、热烈、率真,极力张扬个性,宏扬自我意识,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一类是人生感悟之作,有的肯定赞美作为人的本体意识,有的表现人生的孤独、失望和绝望,有的写人与人的隔阂、无法沟通,充满浓厚的厌世情绪。徐志摩以他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扎实的外语功底,娴熟的汉语言驾驭能力,凭借他的诗学观念,成功的译出了这些诗,译出了这些诗的个性神韵。 诗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节,徐志摩充分的译出了莎士比亚诗原作的那种紧张气氛、明快节奏和磅礴激情,《图下的老江》的巧妙对白,志摩译来,流畅自如,琅琅上口,韵律和谐,人物对白极富个性:婆婆的小心、精明,媳妇的温柔、坚贞,丈夫的绵绵多情仿佛历历在目(译介外来诗歌,能达到这种境界,实不易!)。《分离》一诗,极言人生的深深隔阂,难以沟通。志摩恰切的译出了诗意,用韵也舒展自如—— 急雨打着窗,震响的门枢, 大风呼呼的,狂扫着青草地, 在这里的我在那里的你, 中间隔离着途程百里。 假如我们的离异,我爱, 只是这百里的风与雨, 只是个间隔着的百余里, 我心中许还有微笑的生机。 但你我间的那个距离,我爱, 不比那可以缩短的距离, 不比那可以消歇的风雨, 更不比那不尽的光阴,遥远无期。 不管顾城那首《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天时很近。)是否借鉴了哈代的诗意,志摩的翻译,艺术技巧的把握、韵律的和谐,语言的运用(如叠词的运用、副词的反复和强烈的对比等)诸方面,从诗美的整体品位看,是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的。可以说,志摩的翻译,把《分离》一诗推向了世界。尽管人们对顾城《远和近》的艺术技巧那么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