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海外第一个翻译介绍老舍作品的国家。早在50多年前,日本就开始译介老舍的小说。第一部译成日文的老舍作品是《小坡的生日》,1940年由兴亚书局出版,译者署名“兴亚书局同人”。次年,奥野信太郎翻译出长篇小说《赵子曰》,在日本大型综合性杂志《中央公论》连载。1942年,神谷衡平翻译了《牛天赐传》。1943年,老舍的优秀小说《骆驼祥子》由竹中伸译成日文,第二年由新潮社出版发行。由于当时日本与中国正处于战争状态,所以老舍的这四部小说在日本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二战结束后,老舍作品受到欧美各国的重视,美国、英国、法国相继翻译出版了《骆驼祥子》、《离婚》等小说。这种国际性的“老舍热”对日本汉学界也产生了影响。1951年,日本爱知大学教授铃木择郎等人翻译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译本出版后立即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各阶层读者的欢迎,很快成为一本畅销书。许多作家和评论家纷纷撰文介绍这部小说。《四世同堂》之所以在日本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它触动了日本民族内心的隐痛。战后,日本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战争的创伤依然存在,人民生活非常贫困,思想也极为苦闷。日本人民终于认识到对外侵略战争不仅给他国人民,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开始进行历史的反省。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受的损失最大,所以,反映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和英勇抗争的巨著《四世同堂》便唤起了日本民族的忏悔意识,引起了他们对侵略战争的深刻反省。 日文版《四世同堂》的问世,标志着日本译介老舍作品的热潮已经形成。仅在1954年至1955年两年之中,日本翻译家便译介了老舍的下列著作:《老张的哲学》、《离婚》、《龙须沟》、《春华秋实》、《东海巴山集》、《老舍作品集》等。40年代翻译的几部老舍小说此期也重印或出现了新的译本。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出版的老舍小说新译本较少。到了80年代,老舍作品的译介又重新在日本兴起,除上述已翻译的作品又出现新版本之外,《猫城记》、《茶馆》、《文博士》、《二马》、《正红旗下》、《月牙儿》、《黑白李》、《上任》、《我这一辈子》等作品也被译成日文。其中许多作品出现了多种译本。如《骆驼祥子》有6种以上译本,共出版了10多版。日本还出版了10 大卷的《老舍小说全集》,将老舍各个时期创作的重要的长、中、短篇小说几乎全部收录进去。老舍的剧作也翻译了不少,其中《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宝船》、《方珍珠》等话剧还在日本上演。据不完全统计,老舍作品被译成日文的有30多种。在日本编辑出版的各种百科全书、世界名人词典中都收入了有关老舍的条目。在各种文学大系丛书里,也专门设立了“老舍篇”。日本各大学的中文专业,均把老舍作品列为基本教材。 日本对老舍作品的研究,始于40年代初期,与翻译老舍作品的工作基本上是同步的。最早的论文有奥野信太郎为《赵子曰》写的《题解》、太田辰夫的《老舍及其作品》、武田泰淳的《关于老舍的近作》、小川环树的《老舍与鲁迅》等等。但整个40年代日本研究老舍的论文数量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干扰。50年代初期,随着《四世同堂》在日本的翻译出版,日本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始重视研究老舍的创作。大量关于《四世同堂》的书评在报刊上发表,带动了对老舍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方珍珠》、《牛天赐传》、《东海巴山集》的评论。一些全面评述老舍创作的文章也相继发表,如冈崎俊夫的《狄更斯与老舍和沈从文》、仓石武四郎的《老舍年谱》、波多野太郎的《老舍的现实主义——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一个系统》、斋藤秋男的《老舍的创作》、伊藤敬一的《老舍》等。60年代前期研究文章减少,后期逐渐增多。比较重要的论文有大芝孝的《老舍的戏曲》、吉村尚子的《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女性语言特征——以〈惶惑〉、〈偷生〉为例》、中野美代子的《老舍——“从幽默到正经”之路》、林直史的《城市贫民——车夫和女仆的世界》、新开高明的《从老舍〈四世同堂〉中所见到的战祸和北京知识分子》、藤井荣三郎的《〈牛天赐传〉的意义》等。70年代至80年代初,日本发表的老舍研究论文仍然较多,如伊藤敬一的《老舍的世界》、今野美保子的《老舍的作品》、中野美代子的《〈猫城记〉及其评价——一个作家的命运》、横山永三的《老舍与英国》、日下恒夫的《老舍与北京话》、杉本达夫的《老舍与抗战剧》。1983年,日下恒夫等人将日本翻译研究老舍的文献目录编成《老舍书志》(日本篇)一书,里面共收文献目录390条。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自40 年代以来日本译介和研究老舍作品的情况,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日本学者是怎样认识和评价老舍的呢? 一、关于老舍的文学地位。许多日本作家和学者都充分肯定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并认为这种地位主要是由老舍的小说创作奠定的。《骆驼祥子》的日文译者之一立间祥介向日本读者介绍说:“老舍是现代中国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古都北京的代表作家。”他对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评价很高。他这样评论的《四世同堂》:“这是在北京长大成人的老舍所写的一部成功之作,它不仅是他本人的一部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优秀代表作。”相浦杲指出,老舍是中国30年代与茅盾、巴金齐名的三大长篇作家。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从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老舍陆续出版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子》、《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八部长篇小说。这个速度在30年代的中国作家中是少有的。老舍的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除最早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结构较松散、思想深度尚嫌不够之外,自《二马》以后的其他作品,成就都比较突出。特别是《骆驼祥子》,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是3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八部长篇,奠定了老舍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在当时,能与老舍比美的中国长篇小说作家,确实只有茅盾和巴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