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诗词研究史上,1996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代。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有两件事值得特别记载。 一件是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另一件是《毛泽东诗词集》的出版。 在现阶段,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毛泽东诗词鉴赏的集大成作品。对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赏析,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重要方面,它产生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最初阶段又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研究的深化而不断提高,并将伴随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整个进程。进入90年代以后,毛泽东诗词鉴赏的新版书已达十几部之多,最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是臧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初版、1996年增订再版)和公木撰著的《毛泽东诗词鉴赏》(1994年初版、1995年重印)。前书是全国50多位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后书是著者个人的心血。它们分别代表了集体和个人两个方面的鉴赏成果。 二是对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审视。把毛泽东诗词作为整体来进行历史的研究,不仅认识毛泽东诗词所体现的中国人民革命史和建设史,而且认识其中所体现的诗人的感情史和心灵史,是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马连礼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萧永义著《毛泽东诗词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陈东林著《毛泽东诗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出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历史的角度,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者强调诗与史的关系,或者突出诗的历史内容,或者捕捉诗人在诗海遨游中的情思。〔1〕 三是对毛泽东诗词的专题探索。在整体研究的同时,注重专题探索,是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必然发展。近年的专题探索比较突出地体现在美学和哲学及格律学方面。刘汉民著的《毛泽东诗词十美》(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马连礼主编的《毛泽东诗词美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使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研究更具有开拓性和体系性。张育仁著的《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则是从哲学角度探讨毛泽东诗词的哲学内涵,有着积极的开创意义。刘金琼编著的《毛泽东诗词格律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是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诗词格律的著作。〔2〕这些专题探索的成果, 既开拓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层次,又启示人们继续开拓新的专题与领域。 四是对新公开正式发表作品的深入研究。《毛泽东诗词集》的出版,使正式公开发表的作品达到67首,而其中第一次正式公开发表的作品达10首。这扩大了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范围,也吸引了读者、研究者的兴趣。在一大批新近发表的研究文章中,有几篇文章颇具份量,既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新成果,也标志着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新水平。由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撰著的《但见奔星劲有声》〔3〕, 几乎写于《毛泽东诗词集》出版的同时,他以对鲁迅的透辟熟知和对毛泽东的深切理解,对新发表的《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做了精辟的论析,既有史实论证又有辞句品藻,将史事与诗境融为一体,由诗观史,以史评诗,较深刻地阐发了诗意,挖掘了时代之声。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龚育之对《有所思》的评析〔4〕, 第一次将毛泽东诗词研究与毛泽东晚年思想联系起来,深刻地认识了毛泽东晚年的复杂心境:主观上忧国、思民、搞共产主义运动,客观上却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损失。这篇文章第一次深刻、正确地论及毛泽东诗词中的思想失误,在毛泽东诗词研究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陈晋集中论析了毛泽东晚年(1965——1976年)诗词创作与心态的关系,〔5〕结合这时期的国际、 国内背景与毛泽东的社会现实活动,联系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这期间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成就与失误,特别是对咏史诗的评论,对艺术失误的分析,具有独创性和深刻意义。 二 在毛泽东诗词研究取得重要成就的现阶段,如何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未来,结合时代发展,提高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水平,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为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使这一学科有更重大的进展,我以为,应该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作品研究和专题研究的关系。 对毛泽东诗词作品做具体的鉴赏和评论,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的研究,是专题研究、整体研究的基础。同时,作品研究还担负着宣传、普及中华民族文化珍品,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毛泽东的伟大贡献,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使命。在今后,作品研究的成果既需要加强和普及,又需要在吸收专题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调整与提高。 专题研究只有建立在对具体作品的深入理解上,才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一般地说,专题研究更能反映研究的状况,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方面。专题研究会对具体作品的认识有积极的帮助和影响,同时还应及时吸收具体作品鉴赏、评论的新成果,使自身有较大的发展。专题研究应该比较多地受到重视和开展。 在具体作品鉴赏和评论中,抓住对象的特征与构成,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批评方法。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也有理由提出,以往那种仅就单篇作品的背景、人物活动线索及具体创作心态的角度来孤立地赏析作品,而缺少将这一作品与同期其他作品以及前后期同类作品相比较的现象,应该得以改进。不能再满足于对毛泽东诗词作品做平面的理解(把它们看作是同样成功、同样水平),而应对整个作品体系做全面的揭示。 2、认识不同题材作品在整个创作中的位置。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材是比较丰富的,既有战争中的金戈铁马,又有和平年代对人民的深情;既有政治意味浓郁的国际题材,也有以自然为抒情对象的游山诗。 在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未来,应继续加强已被研究者重视的高山、红旗、梅花等具有强烈突出的象征意义的意象,又应扩展认识角度,如战争场面、人物评价、咏史等类题材。 同类题材作品,在一位作家的创作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往往是认识作家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如果仅限于题材外在分类,而忽略具体作家在处理某类题材的优势与特点,忽略具体题材在整个创作中的位置,便不能充分认识作家对题材把握的艺术意义与思想深度。因此,从题材的一般归属升华到从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并开展不同题材作品的深入比较研究,是题材研究必要的学习方式,将推动毛泽东诗词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