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左联文学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延续,也是“革命文学”的结果,它的主导文学思想延伸了“革命文学”理论。但是,如果说“革命文学”的理论思想还比较混杂、不成熟、不系统的话,那么左联文学思想则已经走向纯粹成熟、系统,特别是由于苏联文学界批判了“拉普”派文学理论,确立了反映论的文学观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正统地位后,左联文学也调整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并且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取得了对文学思想界的控制权。“革命文学”已经终结了五四文学革命,而左联时期文学则标志着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确立了统治地位,源于西方近代文学思想的五四文学思想则被磨灭殆尽。 由中共领导的“左联”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团体,而是一个政治组织,可以说就是中共的在文艺界的外围组织,不仅它与中共组织上的关系说明了这一点,它的纲领和行动也表明了这一点。在左联成立前些天召开的预备会上,讨论了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就包括了克服“独将文学提高,而忘却文学底助进政治运动之任务,成为为文学的文学运动。”〔1〕在左联的成立宣言中, 确定行动纲领为“(一)我们文学运动的目的在求新兴阶级的解放。(二)反对一切对我们的运动的压迫。”〔2 〕在左联成立两个月后所发表的《左翼作家联盟“五一”纪念宣言》中,竟直接号召“街头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要和世界工人一起,向帝国主义及其一联的工具举行血光的‘五一’总示威运动!”“罢工、罢课、罢岗、罢操,举行‘五一’示威运动!”个别领导人甚至还表示:“革命的文学家在这个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夜,应该不迟疑地加入这艰苦的行动中去,即使把文学家的工作地位抛去,也是毫不足惜的。”在1930年8月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 决议中,甚至明白否认左联是“作家的同业组合组织”,批判了有些成员把左联当作作家组织的“狭窄观念”,“自限于作品行动的偏狭见解”以及“作品万能观念”。因此,当时左联在人们心目中与其“说它是文学团体,不如说更像一个政党”。〔3 〕后来肖三在给左联的信中也指出:“因为左联内部工作许多表现,也绝不似一个文学团体和作家的组织,不是教育作家,吸引文人到反帝反复古之联合战线方面来的组织,而是一个政党,简单说,就是共产党!”〔4〕总之, 左联是一个政治组织,而非一个文学团体,它致力于政治斗争而非文学建设。左联的性质决定了左翼文学(左联时期的主流文学)及文学思想的性质。 左翼文学运动不同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后者是一种文学运动,前者是一种政治运动,正如“革命文学”倡导者已经指明的“为革命而文学,不是为文学而革命”。文学运动完全被纳入政治运动轨道,产生了两种结果。一方面,极端地发挥了文学的社会作用,使文学成为政治宣传鼓动的手段,从而推进了革命。另一方面,从文学自身来看,这又是文学自身的牺牲,文学高度政治化,丧失了审美特征。左联时期左翼文学虽然在理论宣传上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创作上大为逊色,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倾向严重,远没有达到五四时期文学的水准(鲁迅更为明显,他转向杂文,文学创作几乎停顿,从五四高峰跌落)。倒是非左翼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继承了五四传统,写出了当时最有价值的作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为左联策略上的错误,根本原因还在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指导思想即苏联传入的文学理论上的问题。虽然“拉普”派文学理论被抛弃,但调整后的苏联文学理论对文学发展而言仍然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甚至破坏作用。 左联继承了“革命文学”的苏化路线,把苏联文学理论作为主导思想。左联成立之初即把宣传苏联文学理论当作主要任务。在左联成立的决议中规定的主要方针中就把“吸收国外新兴文学的经验”放在第一条,而这个“国外新兴文学的经验”主要指苏联文学思想理论。第三条又规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5 〕这里“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是指被苏联阐释了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理论,还包括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卢那察尔斯基、波格丹诺夫等人的理论。同时,对于俄国十九世纪文学理论家“别、车、杜”也大力介绍。在左联大力译介、宣传之下,苏联文学理论成为正统的主导思想,苏联文学思想代替了五四时期引进的欧美文学思想。三十年代,西方古典、近代乃至现代文学理论也较之五四更系统地得到译介,但声势要小得多,远不能与左翼文学对苏联文学理论的译介相比,更谈不上成为主导思想。与苏联文学理论相比,西方文学理论远离革命斗争现实,显得虚无缥缈、苍白无力,因而难以与苏联文学理论相抗衡。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不仅左翼文学予以批判,整个文学界几乎都持保留态度。梁实秋以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来排斥现代文学思想,其他非左翼的文学理论家也不予赞同,认为现代文学是颓废、没落的文学。当时出版的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写道:“资本主义并不是永远的社会形态,它发展到了不能再发展时,只好停滞着,因而产生出黩武主义的崇尚战争;所以,文学上又有所谓象征主义,未来主义……”〔6〕, “尼采主义、象征主义以及一般戴着现代主义这总头衔的十九世纪之全部文学,无疑是危机时代底文学……现代主义者,……在神秘主义里,在色情狂及唯美主义之一切形式里,在沉醉淫荡,幻影及梦想里,在自由自在的虚伪,在精神恍惚及颠倒是非里找寻出路时,……未曾转向社会斗争,为创造新生活,为组织新社会关系,为解放人格,自由发展自己的全部力量,消灭社会必需与自由职业间的矛盾而斗争这方面。”〔7 〕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排斥、保留,给苏联文学思潮的传播留下了空间。三十年代,苏联文学理论经过左联的译介、提倡,广为传播,使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