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四前夕,胡适尚未自美国返回中国的时候,怀里已经揣着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改良”中国现有文学的计划,简约地说,就是所谓“八不”,即新文学必须从八个方面同旧文学迥然有别,或者换句话说,有八条旧文学不以为病而新文学必须遵守的禁忌。为了以后讨论的方便,先把八条列在下面: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3.不用典,4.不用套头烂调,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7.不摹仿古人,8.不避俗语俗字。这八条,针对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包括诗。而它对旧文学的打击,也以诗为最烈。所以,关于“八不”争议集中到“白话诗”上,并不奇怪。在所有的指责中,有一条当时看来颇为有力的理由,就是说胡适主张的白话诗,乃追模西方的“意象派”诗和自由诗,这在尚醉心于本国古典文学传统和欣赏西方古典派文学理论的文人看来,是万万不可接受的西方新近出现的不成体统的“堕落派”文学。梅光迪便如此说。〔1〕此后,人们多把胡适的“八不”主张,与美国的“意象派”相联系。 的确,胡适在1917年初,当他写过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以后,即在自己的《留学日记》里,亲手抄录了“意象派”诗人们的艺术主张,全部六条“至关重要”的“原则”: 1.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但要使用精确的词,不是几乎精确的词,更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词。 2.创造新的节奏——作为新的情绪的表达——不要去模仿老的节奏,老的节奏只是老的情绪的回响。我们并不坚持认为“自由诗”是写诗的唯一方法。我们把它作为自由的一种原则来奋斗。我们相信,一个诗人的独特性在自由诗中也许会比在传统的形式中常常得到更好的表达。在诗歌中,一种新的节奏意味着一个新的思想。 3.在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 4.呈现一个意象(因此我们的名字叫“意象主义”)。我们不是一个画家的流派,但我们相信,诗歌应该精确地处理个别,而不是含混地处理一般,不管后者是多么辉煌和响亮。 5.写出硬朗、清晰的诗,决不要模糊的或无边无际的诗。 6.最后,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凝炼是诗歌的灵魂。 胡适同时明确表示:“此派主张,与我所主张多相似之处”。然而,在以后几十年间,他又一直没有承认自己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与“意象派”有任何联系。难道是故意回避自己所受影响? 二 意象派是20世纪初英美现代诗歌运动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流派,其奠基人和前期核心人物是美国诗人庞德,但不久,比他年长的美国女诗人洛威尔成为该诗派的领袖。 当时的英美诗坛,维多利亚诗风仍承袭着浪漫主义的余绪,已经没有多少生命力了。诗人们明显地感到不满,也感到了改革的必要。他们批评充斥着陈词烂调和无病呻吟的末流的浪漫主义诗歌:“鸟声婉转,月光明媚——诗人为了安全起见而作的笔墨游戏……,感伤也因而理所当然地被人认为是诗的正业。”“从1890年起,美国的大路诗是可怕的大杂烩。未经铸造,大多数甚至烘也没烘过,快速连奏,一堆面团似的,第三流的济慈、华兹华斯的笔墨,老天爷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第四流的伊利莎白式的、钝化了的、半融化了的、软绵绵的空洞音调。”1908年庞德在致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一封信里,说出自己对诗的理想意见:1.客观地描绘事物;2.唯美、;3.不带说教;4.……即使是重复别人的话,也要说得更好或更简洁……1909年,庞德在他的《对现代诗中的朦胧精神的反叛》一诗里,指责当时的诗是“苍白的、病病歪歪的幽灵”,是“瘦弱的蜉蝣”,并因而“混沌”。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上,有几个年轻人,以休姆为首,讨论法国诗和其他当代诗,以期从中汲取新诗歌的营养。休姆是个年轻的大学生,喜爱哲学、文艺,思想上是反浪漫主义者。写过一系列关于柏格森的论文。他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一文中认为“干而硬”的古典诗比“呻而吟”的浪漫诗更能表现生命力。 1909年,庞德在伦敦遇见了休姆这一伙人,共同的艺术主张使他们在后来结成了新的团体。1911—1912年间,庞德在《新世纪》上发表一组题为《我汇集俄赛里斯的肢体》的文章,其观点已经比较系统化,在第二篇《学问的新方法》里说,我的新方法叫做“鲜明的细节”;过去的方法是情感与一般性的描述,时下的方法是大量堆砌细节。我的方法与他们都不同。他又说,任何事物或事实都可以是“重要的”或“征象的”,但特别有一些却能使我们“有突然的透视”,即并非所有的物象都能成为“鲜明的”。他并说,这个方法就是“呈现”(present), 而不是“陈述”(state)。“呈现”即“艺术家寻觅出鲜明的细节, 在作品中呈现出来,不作任何说明。”庞德在1912年2 月的一篇诗评中说,他希望看到的诗应当是“排斥表面上的修饰,将会更加‘坚硬’和‘爽朗’”,将更“逼近骨胳”,“尽量接近花岗岩的硬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2〕 1912年12月和1913年1 月的《诗刊》分别登出了第一批这样的“新诗”。1912年底,庞德在出版诗集《回去》时,附上了休姆的几首诗,并为之写序,序中第一次出现了“意象派”三个字。1913年3 月的《诗刊》登出了他们的第一篇“宣言”——由弗林特执笔的《意象主义》——和庞德写的《意象主义者的几条禁律》,弗林特的文章提出了意象主义的三条规则:1.直接处理“事物”,无论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2.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呈现的词;3.关于节奏——则要求内在的“音乐性”而不在乎外在的“节拍”。庞德的文章对诗的“语言”要求是:不用多余的词,不用不能揭示什么东西的形容词;不要沾抽象的边;不用装饰甚至好的装饰;……也谈到节奏,认为节奏不应该破坏“自然的声音和意义”。同时重要的是,文章为“意象”下了定义:“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显然,庞德一直认为,他心目中的诗的应当:由意象组成的;并且其意象必须“鲜明”、“凝炼(简洁)”。庞德帮助出版了该派第一本诗集《意象主义者》(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