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于西北大学 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鲁迅、茅盾研究界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也没有底稿。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为探求这件贺信作出了贡献。 我国最早谈到鲁迅、茅盾致红军贺电的是冯雪峰。他在1951年说:“鲁迅先生没有和我们毛主席见过面,也不曾有过别的直接的个人的接触。如果说通信,也就只有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他和茅盾先生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过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1951年6月25 日出版的《文艺报》载冯雪峰:《党给鲁迅以力量——片断回忆》)冯雪峰1952年发表的《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中说:“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也正是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冯雪峰1972年11月回答上海鲁迅纪念馆同志的访问时说:“电文是‘将来’还是‘希望’因为我没有看到原件,就不清楚了。”“电报是信的形式”。(访问记录现存上海鲁迅纪念馆)冯雪峰1974年9月2日说:“1936年4月, 党中央在陕北也是收到他(指鲁迅)和茅盾先生的贺电,才派我去上海,去找他们。党对他(鲁迅)的信任完全和自己同志一样的。”(陈琼芝:《在两位未谋一面的历史伟人之间——记冯雪峰关于鲁迅与毛泽东关系的一次谈话》,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第三期) 我国另一位谈到鲁迅、茅盾贺电的是茅盾。茅盾1975年4月26 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行的座谈会上说:“一天我到鲁迅那里谈别的事,鲁迅说史沫特莱告知,红军长征胜利,并建议拍一个电报到陕北祝贺。我当时说这很好,……当时我实未见电文原稿,因为鲁迅还没有起草。”(茅盾:《我和鲁迅的接触》,载1976年10月出版的《鲁迅研究资料》第1辑) 茅盾1977年4月8日给罗荪的信中说:“一、史沫特莱把长征胜利事告诉鲁迅,并建议鲁迅去电祝贺。二、鲁迅把此事告诉我,但那时电文未拟就。……五、解放后,成立鲁迅博物馆,预展时我看到一幅画是我和鲁迅在拟电文(贺长征胜利),大为惊异,当即告诉他们,事实不是两人合拟而是鲁迅一人拟的,且我那时未见电文原稿,……六、当时鲁迅博物馆拿不出电文全稿或抄件,只说是解放前某根据地的报上载的一条消息有此一句,……七、史沫特莱如何转发此电……只能猜想史把电文弄到巴黎……然后再转到陕北。”(舒乙:《茅盾先生的解疑信》《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5月26日) 茅盾1979年6月17 日在北京交道口寓所接受笔者和一位研究生阎庆生(现陕西师大教授)的访问时说:“鲁迅祝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那份电报,现在发现的也不完整。……抗战期间,我从新疆出来就到延安,住了半年多,曾和毛主席谈到鲁迅,毛主席没有提到这份贺电。”(茅盾:《答鲁迅研究年刊记者的访问》,载《鲁迅研究年刊》1979年号和1979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茅盾在《回忆录(十八)》中说:“1940年5月我全家来到延安,暂住交际处。张闻天来看了我。 过了几天我去杨家岭回拜闻天。我向他介绍了三十年代上海左翼文学运动内外斗争的种种情形。在谈话中,闻天插了一句:‘你和鲁迅给中央拍来的贺电,我们收到了。’当时我漫然听之。在我看来那早已是历史陈迹了,当然没有想到要去追问电文的内容。”(《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一期) 1956年10月15日《文艺报》“纪念鲁迅专号”,刊载樊宇《“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我翻阅旧日记,查出了这样一段:1947,7,27《新华日报》载:1936,2,20,红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这一行动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拥护,鲁迅先生曾写信庆贺红军,说‘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新华日报》当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而不是重庆的《新华日报》。”
《人民日报》1979年6月9日刊出唐天然《新发现的鲁迅佚文》,发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于1936年10月28日追悼鲁迅专版上,刊有“摘鲁迅来信”:“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极热烈的欢迎与拥护。”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是无疑的,而唐文认为“这就是新发现的鲁迅庆贺红军长征胜利信件的片断”却根据不足。 我于1984年8月,在山西太原访问1947 年时太行版《新华日报》社长史纪言和有关人员,都说不清楚所刊鲁迅贺信中那句话的来历,而具体编发这条资料的樊显正,已于1975年去世。当时我在山西省档案馆查到中共河北省委编的《火线》第61期(1936年9月15日出版的32 开油印本),载有杨尚昆1936年7月24日写的《前进! 向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前进——纪念1936年的“八一”》一文中说:“东征的胜利,使全国一切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人,都认识到红军的先锋作用,认识到红军是在为了全中国人民利益而奋斗。”“朋友们赞扬我们,期望着我们更大的胜利。”接着引用了如下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