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这一广泛流传于国内外的文学巨著,不仅拥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常读常新的思想认识价值,还包含着比较全面的古代经济思想。就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来说,一般认为应该包括经济伦理观、生产经营观、商业经营观和消费观等四大范畴(注:参见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聊斋志异》对这四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兹分述如下。 一、经济伦理观 在《聊斋志异》的大部分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朴素的经济伦理思想。许多作品中都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首先必须服从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蒲松龄所说的:“人不患贫,患无行耳。其行端者,虽饿不死;不为人怜,亦有鬼祐也。世之贫者,利所在忘义,食所在忘耻,人且不敢以一文相托,而何以见谅于鬼神乎!”(《申氏》)换句话说,不论是富贵的获得、还是贫贱的摆脱,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实现。如果违反这个道德标准,就是不义;而通过不义的手段不仅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还会受到天理的惩罚。这一经济伦理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是致富的前提,有德则财积,无德则财散。《王成》中的王成,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因习性懒,家境越来越穷,以至睡觉时盖着乱麻编织的蓑衣。然而在无人看见的情况下拾到一股金钗,当一老妇人来寻找时,“王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妪喜,极赞盛德”,因此决定帮助王成致富。王成在这位“狐”祖母的资助下,最终成为世家。蒲松龄通过描写老妇人有意遗钗鉴德,以决定王成是否值得帮助,阐明了自己先“义”后“利”的经济伦理观。在篇末的“异史氏曰”中,作者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这一观点:“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弃之而终怜之也。”《二商》篇中,大商富有而不仁,二商贫穷却有义,甚至二商在“日向午,尚未举火”的情况下告兄求贷却“空手而返”。后来,不仁不义的大商被无赖抢光了家财。而二商不计前嫌,尽力照顾侄儿和嫂子,并带领儿子和侄儿开了个店,成了富有的人。《八大王》篇中,冯生因将巨鳖放生而得到致富的特殊技能,从而富比王侯。在此,道德简直就成了财富的直接化身。相反,缺德少义之人不仅不能致富,就是面对财富也会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珊瑚》中的二成夫妇为人失德,父亲窖藏的银子到了他们手中,就变为瓦砾,而到了其兄长手中又变为纯银。至于忘恩负义之人,更是作品所批判的对象。《丑狐》中的穆生因贪财而与丑狐结婚,等到凭丑狐所赠之物而成为富有之人后,就喜新厌旧,翻脸无情,结果其所有财物悉数被狐索回,“而家清贫如初矣”。蒲松龄认为此种贪人甚是可悲,因而在篇末发出了“伤哉贪人,卒取残败!”的感叹。而在《刘夫人》一篇中,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呜呼!‘贪’字之点画形象,甚近乎‘贫’。” 财必得之以道,反之则财不聚。《柳氏子》中的柳西川,四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以后,放荡奢侈,把老头子的积蓄都糟蹋光了,临死还要把家里最好的骡子杀死吃肉。三四年后,柳西川偷听到了儿子的鬼魂对店主的谈话:“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图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这才明白所谓的儿子不过是曾被他坑过的合伙人转世索债而已。类似的故事还有《四十千》、《僧孽》、《蹇偿债》等。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反复强调了“有德则财聚,无德则财散”的经济伦理思想。 其实,《聊斋》的经济伦理观,不过是对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而已。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如此论述了他的经济伦理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又在《论语·述而》中写道:“不义而富与贵,于吾如浮云”。蒲松龄仅仅是以文学的形式,彻底地再现了这种“君子取财有道”的经济伦理思想而已。这不仅是因为孔子的经济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儒家经济思想的具大影响力,还因为这一经济伦理思想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了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即如今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也需要同样的伦理规范,这一规范不仅可以消除经营者们的不正当竞争,也可以杜绝生产者们的“假冒伪劣”现象。 二、生产经营观 《聊斋志异》中所体现出来的生产经营观主要包括: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技术是生产力、管理在财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资本所有者可以其货币资本与劳动者进行合伙经营四大方面。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指出,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抽象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而价值则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凝结。《聊斋》的时代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要早将近二百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于1867年),而就在这部创作于清初的《聊斋志异》中却透露出了“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鸦头》中的鸦头嫁给“家徒四壁”的王文以后,丈夫开酒馆,与仆人一起操劳;鸦头缝披肩、绣荷包,日夜不息。只一年多的时间,家中便富足起来,还雇上了老妈子和丫环。《辛十四娘》中的十四娘,为人勤俭,为事干净利索,每天唯有纺纱织布。有了余钱,便装进扑满。十四娘死后,冯生“家益落”,遂将扑满打碎,“由此顿大充裕”。本篇中一方面指出了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劳动致富这一思想。他如《绩女》、《仇大娘》、《神女》、《黄英》、《小二》等篇,也都体现了勤劳致富的思想。